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4688
大小:88.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7-11-14
《明代则例的编纂及其对调整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明代则例的编纂及其对调整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杨一凡·2011-11-2808:36:42 来源:中国法学网 【关键词】明代则例经济立法赋役则例开中则例商税则例 【作者简介】杨一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联系方式: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邮编100720 【收稿日期】2011年11月20日 明王朝疆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状况前后多变。其在统治中国的近280年间,在没有制定通行全国的经济法典或比较系统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基本法律的情况下,运用则例这一法律形式,适时调整各种社会
2、经济关系,保障了国家经济得以正常运转。明代的这一法制建设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则例作为立法形式始于唐、五代时期,当时还是偶尔用之,其内容大多是有关官吏俸禄及钱粮等方面的规定。1明代则例的编纂及其对调整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杨一凡·2011-11-2808:36:42 来源:中国法学网 【关键词】明代则例经济立法赋役则例开中则例商税则例 【作者简介】杨一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联系方式: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邮编100720 【收稿日期】2011年11月20日 明王朝疆土辽阔,人口众多,
3、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状况前后多变。其在统治中国的近280年间,在没有制定通行全国的经济法典或比较系统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基本法律的情况下,运用则例这一法律形式,适时调整各种社会经济关系,保障了国家经济得以正常运转。明代的这一法制建设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则例作为立法形式始于唐、五代时期,当时还是偶尔用之,其内容大多是有关官吏俸禄及钱粮等方面的规定。1"则"是法则、准则、规则、等则之意,"例"是指先例、成例或定例。则例是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出来的,是通过删定编次先例、成例和定例并经统治者确认的行为规则。它属于复数结构,一般由多个概括的法律条文按照一定的编纂体
4、例或次序排列组成的。宋、元时期,则例已在立法实践中较多的运用,宋代则例的称谓有役钱则例、收纳则例、商税则例、苗税则例、均税则例、锄田客户则例、工值则例、支费则例、禄式则例、请给则例、赏格则例等数十种。元代则例的称谓有工粮则例、衣装则例、抽分则例、盐法则例等多种。明代以前各代,则例不是主要的法律形式,它只是一些国家机关或地方政府在实施某些行政和经济法律制度的过程中,因实际需要而制定的细则,属于补充法性质,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以元代为分界线,经历了由律令为主的法律体系向律例为主的法律体系转化。明王朝建立后,鉴于宋、元两代法律形式称谓
5、繁杂,功能不够清晰,于典、律、令之外,逐步建立了以条例、则例、事例、榜例为核心的例的体系。2清代立法在沿袭明代律例体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条例、则例的功能做了较大调整。清代则例是朝廷中央机关活动和国家重大事务管理的规则,通常是以内容比较系统的单行法规的形式编纂和颁行的。与清代则例的内涵、功能和编纂方式有所不同,明代则例是作为国家事务管理中与钱物和朝廷财政收入、支给、运作相关的法律的实施细则,被广泛适用于国家经济、行政、军政、司法管理等领域。 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就很重视则例的制定。如洪武六年(1373年)制定了有关北平军士给赏等级的《给赏则例》。3同年,又制订了
6、有关亲王钱粮放支方面的则例,规定:"令亲王钱粮就于所封国内府分,照依所定则例期限放支,毋得移文当该衙门,亦不得频奏。若朝廷别有赏赐,不在已定则例之限。4"从明初到明末,则例的制定从未间断。虽然明代则例文献的原件已大多失传,但今人从明代史籍和档案中,仍可辑佚到数量众多的这方面的资料。我在阅读《明实录》、《明会典》、《明史》过程中,顺手辑佚的记载有法规内容的代表性则例200多个。从中可以看出,制定和颁行则例是明代各朝的经常性立法,有些君主每年都颁行多个则例,不仅立法频繁,而且数量相当浩大。 明代制定和颁行的则例名类甚多,主要有赋役则例、开中则例、商税则例、捐纳则例、
7、赎罪则例、宗藩则例、军士供给给赏和优给则例、官吏考核则例、官员俸禄处罚则例、减免则例、钱法则例、钞法则例、漕运则例、救荒则例等。就每一类则例而言,在各个历史时期又大都颁发有各种具体的则例,内容前后多有变化。本文仅就调整明代经济秩序方面的几种主要则例作一概述。 1.赋役则例 田赋和徭役是明朝财政来源的两大支柱。为了给政府征调赋役提供可靠的依据,明太祖洪武年间,命各府州县在丈量土地的基础上推行登记和管理土地的鱼鳞册制度,在核查户口的基础上推行编制黄册制度,制定了赋役之法。自明初始,各朝根据国情实际制定了不少则例,不断调整和完善了赋役制度。 为了确保田赋的征调和防
8、止粮税严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