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综防措施

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综防措施

ID:20944683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综防措施_第1页
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综防措施_第2页
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综防措施_第3页
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综防措施_第4页
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综防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综防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综防措施:近两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南方多个水稻主产省发生严重,呈突然爆发的趋势,成为杂交水稻的灾发性病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介绍了控制其发生的综防措施。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控制;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是由我国首先发现鉴定和命名的为害农作物的病毒,该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一个新种,白背飞虱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毒介体。其

2、田间感病作物主要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生须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两年在南方多个水稻主产省发生严重,随着毒源的积累、传毒介体数量的增加,呈突然爆发的趋势。一般发病田块损失产量10%~20%,重者损失30%~80%,甚至绝产绝收,成为杂交水稻的灾发性病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据报道2009年9个南方水稻主产省该病发生面积达500万亩,失收面积10万亩。该病植株矮缩、不能正常抽穗结实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农民对此病不了解,误认为是种子质

3、量问题,部分地区还出现群众上访现象,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社会稳定。由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两年新发生的病害,许多农民对该病的防治束手无策,笔者通过两年的实践和指导,除在思想认识上及早宣传外,采用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综合防治措施,按照“治虱防矮”、“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策略,在传毒媒介白背飞虱传毒之前将其消灭,控制病毒传播,达到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目的。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一、主推七项技术,狠抓农业防治  1.合理田间作物布局  因地制宜做好作物种植布局,尽量做到连片种植,减

4、少插花田,创造一个不利白背飞虱生存活动与栖息的生态环境,阻断媒介昆虫在上下季作物、不同熟期之间和杂草之间的迁移传病。  2.集中育秧  秧田宜选择远离病田,提倡集中连片育秧,降低秧苗受染传毒几率。在水稻播种前及时做好秧田四及秧田周围杂草的全面清除,恶化其生存环境,减少交叉感染。  3.适当增加种子用量  增加秧田单位面积上的秧苗数,可减少秧苗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概率。重病区可增加种量的10%~20%。  4.加强秧苗期管理  秧苗期应合理平衡施肥,切不可氮肥过头,严控秧苗过嫩过绿,否则易招诱白背飞虱

5、传毒发病。秧苗不能培育过稀,秧苗密度相应提高可降低发病率。在重病区,有条件的农户推广防虫X育秧,可有效地预防水稻病毒病的发生,特别是养蚕区还能避免治虫与养蚕的矛盾。  5.采取双株栽插和适当提高栽插密度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是侵染性的病毒病,单株插一旦发病则成丛矮缩。在重病区栽插双株和适当提高栽插密度,可减少相对侵染几率,减轻传毒侵染发病。另外,不要将有病秧苗运到无病区,以防人为扩散毒源。  6.强化大田管理  积极倡导健身栽培: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和锌肥,提高水稻抗逆力;科学管水,切忌长时间深灌

6、、漫灌。  7.及时掰蘖补栽  在杂交水稻栽后20天内对大田及时排查,一旦发现病株(丛)及时拔除并就地埋入泥中,然后从健株掰出一半分蘖或贮存秧苗补上,并适当加施速率肥,促进稻苗恢复群体生长。  二、严格把好五关,适时化学防治  1.严格把好降低白背飞虱基数关  单季稻和连作晚稻种植地区应在播种前及时清除秧田和四周的禾本科杂草,并且做好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上的稻飞虱防治,阻断迁移其传病,降低其发生基数。  2.严格做好种子处理关  在结合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的同时,应做好药剂浸种或拌种,用10%优质吡虫啉或25%

7、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种10~12小时,或在芽谷播种前按每公斤杂交稻种子用10%优质吡虫啉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15克,均匀拌种待药充分吸收即可播种。  3.严格把好秧苗期防治关  杂交水稻秧苗2~6叶期是白背飞虱的主要传毒关键期,做好秧苗期治虱防矮是控制黑条矮缩病的关键措施。根据虫情,对未使用防虫X育秧的苗床,从秧苗一叶一心起每隔5~7天对苗床及四周保护带用药1次,实行全程药控,最大限度减少秧田感病。  4.严格抓好本田初期防治关  水稻栽入大田后,大田初期为补充的防治适期。一

8、般栽后7~10天防治1次稻飞虱,选准药剂,用足药量,喷足水量,一株不漏,并且持效性药剂与速效性药剂配合,不同药剂配方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性。适宜的药剂配方用4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或25%噻虫嗪水分散剂或50%吡蚜酮水分散剂,加40%的毒死蜱兑水喷雾。在发病流行区应增加防治次数,凡每次防治后其残存虫量仍达到防治指标的需继续进行防治。为了有效控制发病流行,应改单家独户防治为统防统治、联防联治,提高防治效果。  5.严格抓好初发补救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