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

低渗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

ID:20938198

大小:18.89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8-10-17

低渗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_第1页
低渗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_第2页
低渗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_第3页
低渗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_第4页
低渗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渗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低渗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主要内容一、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二、水力压裂技术发展现状三、低渗储层生产特征四、低渗储层压裂改造要点五、储层保护与压裂液体技术六、低渗储层改造主要技术七、压裂评估与测试技术八、面临的技术问题与发展方向九、低渗透油气藏压裂增产特色工艺技术近年来,低渗透油气藏储量、产量构成比例逐年提高鄂尔多斯、松辽、准噶尔、四川盆地累计探明低渗透石油储量76亿吨、天然气2.5万亿立方米。石油剩余资源量799亿吨,其中低渗透431亿吨,占剩余石油资源总量的60%。天然气剩余资源49.6万亿立方米,其中低渗透24.8万亿立方米,占剩余天然气

2、资源总量的51%。前言28.200633.690310.54854.8402.2853.157817.30242.88151.9590.6489全国有近33亿吨未动用储量,近万亿方低渗透气藏、凝析气藏,需要增产改造投入经济有效开发。问题:丰度低、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压裂技术实现有效增储上产作用举足轻重从1955年至2004年底,全国压裂酸化作业22万井次以上,共增油11570万吨以上(平均单井525吨)近10年来年压裂酸化作业井次8000左右,年增油量560万吨(平均单井700吨)压裂技术进步,确保低渗藏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和开发

3、压裂技术低渗透气藏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技术复杂岩性储层酸压裂技术深井、超深井压裂技术大型压裂技术裂缝性储层压裂技术……工艺技术的基础:1)压前储层评价2)室内实验技术3)新型压裂材料4)裂缝诊断技术5)效果评估技术6)……如长庆:安塞油田、靖安油田、西峰油田美国:Johna气田低渗透油气田改造目标——实现油气田经济有效开发原则——深穿透、饱填砂、快返排工艺——简单、实用、安全、有效液体——对地层低伤害、对地面要环保测试——创新理论和技术一、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1.国外低渗透油田划分标准前苏联学者将渗透率小于(50~100)×10-3μm2的油

4、田算作低渗透油田。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对低渗透储层进行了界定,其中把渗透率小于0.1×10-3μm2的储层称为致密储层。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标准(1998年)①砂岩油藏按照渗透率划分标准分类特高渗高渗中渗低渗特低渗超低渗非渗K(×10-3μm2)K≥2000500≤K<200050≤K<50010≤K<501≤K<100.1≤K<1K<0.1②砂岩气藏按照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分类高渗中渗低渗特低渗K(×10-3μm2)500≤K10≤K<5000.1≤K<10K<0.1孔隙度(%)≥2525~1515~10<103.中国陆上低渗透油

5、田的分布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含油气层系多,涵盖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低渗透油气藏类型多,包括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低渗透油气藏分布区域广,主要盆地都有分布,东部有松辽、渤海湾、二连、海拉尔、苏北、江汉盆地砂岩油藏,松辽、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中部有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砂岩油气藏和海相碳酸盐岩气藏;西部有准噶尔、柴达木、塔里木、三塘湖盆地砂砾岩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二、水力压裂技术发展现状(一)国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总体:成熟、系统配套)研究重点领域机理研究新材料研究现场应用研究裂缝模拟研究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研究含砂液流

6、变性压裂液伤害机理应力敏感性清洁压裂液低分子压裂液(可重复使用)缔合压裂液VDA(清洁自转向酸)改变相渗特性的压裂液超低密度支撑剂清洁泡沫压裂液裂缝诊断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新的压裂优化设计技术利用压裂压力降落曲线认识储层技术大型压裂控制缝高技术支撑剂段塞消除近井筒裂缝摩阻技术领先技术开发压裂技术重复压裂技术连续油管压裂酸化技术低伤害或无伤害压裂酸化技术压裂防砂与端部脱砂压裂技术人工裂缝诊断技术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压裂施工过程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与数据远传清洁压裂液压裂技术水压裂技术低分子压裂液压裂技术(二)国内水力压裂技术主体技术1、低渗透油藏

7、开发压裂技术;2、低渗透气藏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技术;3、复杂岩性储层改造技术;4、新型压裂材料和新工艺技术。国内发现的油气田越来越复杂,主要类型:1、低渗低压致密气藏;2、低渗特低渗透油藏;3、深层火成岩气藏;4、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压裂改造主体技术:三、低渗储层生产特征投产初期产量下降快、幅度大稳产水平低,但产量相对稳定地层压力下降较快,能量补充困难注入水方向性推进强烈,易在裂缝方向水窜一般而言,采收率较低(一)、压裂地质分析与选井选层1、地质分析的重点:宏观方面应分析●沉积、构造、岩性特征,岩矿成份,地层压力系统与驱动类型;●区域

8、上储层孔、渗、饱特征,地应力大小、方位与原始微裂缝发育状况;●流体性质、边底水分布及储层的敏感性等。微观方面应研究●目标井层的电性特征、小层分布、油水关系、非均质性以及试井等测试解释资料等。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