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谁抛弃了谁

高校师生谁抛弃了谁

ID:20934671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高校师生谁抛弃了谁_第1页
高校师生谁抛弃了谁_第2页
高校师生谁抛弃了谁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校师生谁抛弃了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校师生谁抛弃了谁  不管是否身在高校内,大家都日益感觉到“高校师生关系渐行渐远”,那么,高校师生谁抛弃了谁呢?  近日,笔者超级喜欢看《士兵突击》,尤其喜欢其中战友间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信念。昔日西南联大的师生关系也至为感人,从不少知名先生流着泪写就的祭奠老师的诸多文章就可见一斑。不少大学生读了很受感动,颇有感触地给笔者提了3个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此起彼伏的今天,在研究生习惯称呼导师为老板的时日,还有这样的好导师吗?还有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吗?王老师,您对自己的学生,能做到吗?”我只能说:非曰

2、能之,愿学焉。我的人格魅力和学问境界远不及那时的老师,所以我不指望我的学生能像那时的学生那样发自内心的敬佩我。  曾经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对老师的敬重,既是源于个人的感情,对老师人格和学问的敬仰,也基于尊师传统的道德意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情同自己的孩子,既是源于对家国的责任,也基于道统的自律要求,二者的融合构建出非常融洽的情同父子的师生关系。  而如今尊师的传统正日渐淡化,师生关系越来越淡漠。大学生毕业了就人走茶凉,从此音讯杳然,连逢年过节常规的问候也没有了。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正如《士兵突击》里伍六一的一

3、句话“当兵最怕一件事,人来了,人又走了”。随着大学的扩招,现在每位老师面对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自己又有繁重的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跟学生交流特别是情感交流的机会不是很多。学生觉得老师忙,都尽量少见老师的面。师生平常见面就像医生对病人间的门诊,解答完问题就匆匆告辞,很少有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这样师生之间也就很难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身为一名高校教师,笔者认为,师生关系中关键是老师。现在导师招生不导、教师教书不育人的情况很严重,这也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老师的不负责,也有学生的不主动。老师很忙,要兼顾很多事,所以

4、学生求学得主动求“导”、积极求“教”。学生主动请求而导师不“导”,那就是导师的失职;积极求教而教师敷衍塞责,那就是教师的渎职。如果导师不导、教师不教,而学生乐得自在逍遥,那就不能全怪老师。师生都需要相互理解。  导师忙经费忙做官,也不能说是错误。不忙经费,连当导师的资格都会被取消;官也需要人做,没人做官学校也无法运转。从老师身上,学不到他的学问,就学他的为人处世。如果一无可学,不跟他玩就得了,自个儿学去!跟别人学去。总有一二人可学!何况高校之中,高手如林,总有几招几式值得咱学的。  西方哲人一向推崇“吾

5、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自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学生对老师要有敬畏之心和崇敬之情。人非圣贤,有其长也有其短。学生可学习其长效法其长,而避其短。作为学生,不必袒护老师之短,但也没有必要揭短,揭短并不能体现自己比老师高明。从学术的角度,当然可以批评和争鸣,但批评必须是学理上的批评,批评的动机必须是维护学术的尊严、坚持真理以促进学术的良性发展,而不是借批评名人以炒作抬高自己。  此外,市场经济意识也不应直接介入高校师生关系。读文章、提点修改意见是老师的本分,不能掠美。若要合作署名,必须是真正的合作,或是老师的选题或

6、是老师提出的思路并经老师反复修改才宜合署。  高校师生关系要尽量避免世俗实用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应多多追求中国古代教育的“文治教化、雅人深致”的意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