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24641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7
《长三角定位:实力最强经济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长三角定位:实力最强经济中心长三角定位:实力最强经济中心长三角定位:实力最强经济中心长三角定位:实力最强经济中心 2006年11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传出消息,长三角区域规划送审稿编制工作已基本结束,长三角被初步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陈宣庆在会上透露,《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于日前基本编制完毕,目前已由发改委签发,并送交相关省市征求意见,送审稿明确了长三角四大功能定位: 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一方面,长
2、三角要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和利用全球化资源辐射长江流域、带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另一方面,要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为核心,与其他城市相配套衔接、以大都市圈为组织架构的综合经济区。 长三角地区是东亚地理中心,处于西太平洋东亚航线要冲。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长三角将成为西太平洋重要的世界城市群和产业密集区,在亚太地缘经济格局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我国参与全球合作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经过”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努力,使长三角具有较强推动产业升级和集约发展的创新能力,
3、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创新基地。同时形成较为完备的重化工业、加工制造和高新技术的产业组织和分工体系,形成石化、钢铁、电子信息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集群,成为集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国际营销和强大商务功能于一体的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之一。 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城市等级和规模结构,努力构建分工合理、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一是明确长三角区域发展指导思想原则。长三角地区将逐步在壮大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推动长江流域快速
4、崛起、带动中西部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引领我国全面参加全球竞争中,发挥核心作用。规划强调,长三角地区应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 二是将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三是确定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为“一核六带”,即强化上海这个发展核心,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湾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培育宁湖杭发展带
5、,引导发展沿湖生态服务带。 四是提出城镇体系发展整体思路,重点优化沪宁、沪杭沿线城镇功能,加快沿江、沿湾城镇发展,做大沿海和宁湖杭沿线的城镇规模,逐步建成以上海一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副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城镇体系。 五是明确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做大做强石化、钢铁、电子信息产业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纺织轻工和旅游业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型产业。 六是重大基础设施协调与建设方面,规划将综合交通和能源作为两大重点,提出加快沪宁、沪杭、杭甬、沿长
6、江、沿海和宁湖杭6大重点交通通道建设,以及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同时提出了煤炭、油气、液化天然气、电力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七是提出区域内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对沪宁杭沿线,采取最严格措施保护优质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对沿江、沿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对沿海和宁湖杭线及其他沿路发展带,适度安排建设用地;对沿湖地区则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八是确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一类是引导性政策措施,如在区域内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另一类是协调性政策,主要是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
7、展将是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区域联动发展。 强化上海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内外交通枢纽、长三角地区要素资源配置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创新源头的作用,整合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上海集聚和组织引导能力,以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 目标是建成具有世界发达水平的都市连绵区域。这一发展带主要包括沪宁杭交通沿线地区,将按照集约、创新、优化的原则,加快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提升、服务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发展的区域。 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