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隆煤矿煤层开采技术毕业论文.doc

亿隆煤矿煤层开采技术毕业论文.doc

ID:208905

大小:540.00 KB

页数:73页

时间:2017-07-03

亿隆煤矿煤层开采技术毕业论文.doc_第1页
亿隆煤矿煤层开采技术毕业论文.doc_第2页
亿隆煤矿煤层开采技术毕业论文.doc_第3页
亿隆煤矿煤层开采技术毕业论文.doc_第4页
亿隆煤矿煤层开采技术毕业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亿隆煤矿煤层开采技术毕业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亿隆煤矿煤层开采技术毕业论文目录第1章矿井概况11.1井田地质特征1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11.1.2矿区的地形与气象11.1.3井田地质概况11.1.4井田地质概况矿井地质21.1.5水文地质特征91.2煤层的埋藏特征131.3井田境界与储量201.3.1井田境界201.3.2矿井工业储量211.3.3矿井可采储量241.3.4工作制度251.3.5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61.4矿井开拓261.5井底车场27第2章采区地质特征322.1采区范围322.2采区地质情况322.3采区储量及生产

2、能力332.3.1煤柱的留设34第3章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373.1采煤方法的选择373.2顶板管理373.3采区巷道布置403.3.1采区巷道403.3.2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403.4回采工艺和劳动组织413.5采区准备43第4章采区运输、防排水与供电444.1采区运输44第73页4.2采区排水和洒水444.3采区供电494.4压风系统50第5章采区通风与安全515.1采区通风515.2风量配备515.3通风构筑物545.4安全措施55第6章采区巷道规格及支护方式626.1概述626.2采区巷道规格

3、及支护方式62第7章采区设备选型及计算637.1采煤机的选型及计算637.2运输机的选型及计算647.3顺槽设备的选型及计算657.4支架的选型及计算657.5其他设备的选型66第8章采区主要经济指标688.1设计采区基本技术经济指标688.2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708.2.1劳动定员708.2.2劳动生产率70第1章矿井概况1.1井田地质特征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霍州煤电集团洪洞亿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位于临汾市西北约35km。井田位于洪洞县西北部韩侯村村东,行政区划隶属万安镇。地理坐标

4、为:北纬:36°21′06″-36°23′13″;东经:111°33′49″-111°36′07″。矿区距洪洞县城16km,其间为乡级公路,沥清路面,在洪洞县城附近与108国道连接,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此外,南同蒲铁路从洪洞县城附近经过。详见交通位置图1-1-1。第73页1.1.2矿区的地形与气象井田地处吕梁山脉中段东部的黄土丘陵地区,区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属黄土垣地貌,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北部韩侯村北,标高+705m,最低点位于区东北部冲沟内,标高+575m,相对高差130m。本区属大陆性暖温带气候,四季分

5、明,昼夜温差较大。气象部门观测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9~12℃,最高气温可达38℃,最低气温-24℃,7月份平均气温为25~26℃,1月份平均气温为-5~-6℃,年平均降水量428.03mm,年平均蒸发量1587.03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结冰期为11月至次年3月,无霜期约180天,最大冻土深度53cm。最大积雪厚度为12cm。夏秋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8m/s。1.1.3井田地质概况本区位于霍西煤田万安详查区内,根据目前板块构造研究成果,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Ⅱ级)山西过渡块体(

6、Ⅲ级),洪洞区块(Ⅳ级)的北部,是临汾-运城裂陷盆地的组成部分。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在霍州矿区内形成的基本构造特征是断裂发育,并伴有开阔的波状起伏。断裂走向多为北东-北北东及北东东向,东部多为西北盘下降大致平行的阶梯状正断层,西南部多为东南盘下降的正断层。东、西两侧的霍山断层和罗云山断层基本为北北东向,区内断层受次级隆起的影响,由北东向折转为北东东向。共获得1号煤层先期开采地段资源/储量538万t。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387万t,占总量的7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77万t,“探明的

7、”+“控制的”464万t,占总量的86%,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储量74万t。井田内主要可采的1号煤层的先期开采地段达到了勘探程度。1.1.4井田地质概况矿井地质第73页区内几乎全部被新生界地层覆盖,以中更新统为主,北部沟谷有上更新统地层,在南部零星出露上、下石盒子组地层,地层发育情况以区内以往钻孔揭露的情况自下而上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地层1、奥陶系(O)中奥陶统峰峰组(O2f)下段岩性为灰及深灰色泥灰岩及石膏层,夹薄层块状石灰岩,石膏层多为纤维状。上段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中、下部多为角砾状灰岩,夹

8、薄层泥灰岩,顶部有铁质浸染呈褐色。2、石炭系(C)①中石炭统本溪组(C2b)本组平行不整合覆盖于奥陶系地层之上。一般厚度15.14~32.88m,平均24.80m。由灰色及浅灰色铝质泥岩和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不稳定的薄层石灰岩组成。底部多为铝质岩。具鲕状结构,可见有星散状和结核状黄铁矿,镜下鉴定95%由一水硬铝石组成。中部以泥岩为主,夹薄层不稳定的石灰岩和煤层,微观鉴定石灰岩90%为泥晶方解石和9%的生物碎屑,其碎屑成分有:腕足类碎片及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