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题目的意义

思政课题目的意义

ID:2087323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4

思政课题目的意义_第1页
思政课题目的意义_第2页
思政课题目的意义_第3页
思政课题目的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思政课题目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道德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东南亚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传统美德教育在战后已经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体系,贯穿于基础教育直至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其教育内容以儒家思想为理论背景,结合本民族特点,偏重于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学习和传统生活习惯的保留、传统价值观的宣扬等。我国早在“八五”期间,针对社会存在的“民族历史虚无主义”和“伦理道德滑坡”现状,国务院及教育部有关部门就提出并确立以“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德育课题

2、。但受当时教育思想和认识水平的局限,这一课题并没有马上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在十六大、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重要的会议及场合多次强调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全国各级各地教育机构积极响应,对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热点。近日,胡锦涛同志从八个方面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充分肯定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艰

3、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荣辱观中的精华内容,又将热爱科学、遵纪守法等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规范纳入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范畴,从而在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又赋予了其时代的意义,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这一论述不但再次强调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这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参考了近年来有关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的课题成果之后,结合我校在“十五”期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对此项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形式的实践研究。几年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方法,形成了一些可操作的教育

4、模式,各种以美德故事、格言读本、活动设计方案为主要内容的教材、文字资料也相继出版或发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未来对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也应从形式的探索转向内涵的深化,但现阶段部分中小学的研究重点仍局限于历史故事、英雄事迹、名人格言等素材的开发与利用,而对于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关系、系统化传统美德课程的开发、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与传统美德教育的关系等问题尚缺乏深入研究。2.选题的目的、意义;“中华民族是富有道德追求与道德素养的民族。”自古以来,人们对美丑、善恶的辨别与选择,无不体现着“好荣恶辱”的传统道德观念。胡锦涛同志在十四届政协委员分组讨论的会议上

5、,以“八荣八耻”的形式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与深刻内涵,提出了“在当前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的形势下,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这一重要论述对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明确地指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前进方向。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也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者。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的今天,青少年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与挑战,许多植根于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优良传统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一个没有历史感的民族将是十分浅薄的”,2002年

6、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就概括了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2003年4月,胡锦涛同志又在中央政治局强调了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而这种民族精神正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厚根基之中,体现在“知荣知耻”的行为实践之上。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就是树“根”立“魂”的过程,也是德育工作中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建校开始,我校一直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加以落实和推进,多年来,我校已总结出较为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形成了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体系。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优势。结合胡锦

7、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我们愈发感到继续深入开展这项工作对于青少年成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应进一步明确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之间的本质联系,进一步加强学生“知荣知耻”的道德实践与道德体验,将教育内容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以促进学校乃至周边社区良好风气的形成。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1)以传统文化为土壤,德育课程为载体,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任何道德观念的形成,无不体现着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中华传统美德正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因此,传统美德教育不能脱离传统文化

8、这块沃土,只有建立在系统、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