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ID:20857270

大小:54.2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7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_第1页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_第2页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_第3页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_第4页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_第5页
资源描述: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古诗词三首主备:牛丽万慧芳实验小学修订:王巧玲刘建霞教研室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课文中有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组成,分别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还有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三首诗词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独坐敬亭山》表现了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怀才不遇,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学情分析根

2、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学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

3、坐敬亭山》《望洞庭》。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教学策略和手段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运用形象思维,结合注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合理的想象,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

4、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作者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是这条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熠熠光辉。唐代诗人更是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被世人称为“诗仙”,知道他是谁吗?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对李白的了解,教师补充。3.你会背李白的哪些古诗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

5、(如:《赠汪伦》写的是珍视友情的李白,《静夜思》是乡愁满怀的李白,而《望庐山瀑布》中的李白则是寄情山水、浪漫悠闲的4.这节课我们要学他写的《独坐敬亭山》,从中我们又可以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看到一位不一样的李白。5.板书课题,揭示题意(1)简介敬争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孕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江南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由来。)(2)教师: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带着什么感情去读呢?(感受“独坐”,指导读出孤独。)1.师:要想学好这首诗,我们需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呢?出示学习目标,指名生读。二、诵读感知,

6、领悟诗意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学习生字“亭”。师:这个“亭”字是我们今天要求写的字。看到过亭子吗?跟我们的这个字有没有联系呢?(生答)师边简笔画亭,边说“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生写)2.再读诗歌,借助注释,领悟诗文大意。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抓住“尽”“闲”等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

7、,四周一片寂静。(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抓住“厌”字理解诗句意思: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1.配乐,教师范读,指名生读,再齐读,深入理解。三、品读感受,体会诗情1.再读诗句,说说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品读一、二句,结合诗人写作背景感受“孤独”。(1)出示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2)教师点拨:前两句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孤独之感。“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

8、个“静寂”的境界;“动”中有“静”,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3.品读三、四句,感受诗人“不独”(1)链接资料,体会“相看”同学们,知道这是诗人第几次看敬亭山吗?据史料记载,李白曾七次登上敬亭山,整整七次啊!诗人为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