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41188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7
《电力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力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X及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暴露在自然之中,故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损害,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雷击。架空输电线路所经之处大都为旷野或丘陵、高山,输电线路长,遭遇雷击的几率较大。文章笔者对架空输电线路几种防雷措施分析介绍,供业内人士借鉴。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雷害;跳闸;防雷措施 Abstract:theoverheadtransmissionlinesispoportantpartofthepo.Becauseitisexposedtothenature,sovulnerableto
2、outsideinfluencesanddamage,oneofthemainaspectisthelightning.Theoverheadtransmissionlinesintheostlyfororhills,mountains,transmissionlineslong,morelikelytoencounterbylightning.Thearticletheauthoronoverheadtransmissionlinesisanalyzedtointroduceseveralkindsoflightningprotection
3、measuresforindustryinsidersreference. Keyissionlines;Rayharm;Trip;Lightningprotectionmeasures :TU856:A: 架空输电线路由于长度大,分布面积广,布线复杂,以及其架空高度高,因此其遭受雷击事故的几率非常高,由此产生的电力系统事故也多,特别是地处多雷区的35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据统计,电力系统的大部分瞬时性跳闸事故都是由于架空输电线路的雷害面引起,雷害所引起的事故经济损失是不可估计的。架空输线路的防雷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4、着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指标的高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分析研究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与技术。 一、雷害的形成及防雷原则性 1、雷击的形式 线路遭受雷击的形式可归纳为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直击雷指带电的雷云直接对架空线路的地线、杆塔顶或导线、绝缘子等放电,以波的形式分左右两路前进而引起直击雷过电压的现象。感应雷指当雷击线路附近时,其先导路径上的电荷对导线产生静电感应电荷,当主放电开始时,该电荷被迅速中和而产生的雷电流及雷过电压现象。 2、雷害事故形成的四个阶段 架空输电线路雷害事故的形成通常要经历这样4个阶段:①输电线路受到雷电过电压的作用
5、;②输电线路发生闪络;③输电线路从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压;④线路跳闸,供电中断。 3、线路防雷的四道防线 线路防雷的基本任务是采用技术上与经济上合理的措施,将雷电事故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与经济性。针对雷害事故形成的四个阶段,现代输电线路在采取防雷保护措施时,要做到“四道防线”,即:①防直击,就是使输电线路不受直击雷。②防闪络,就是使输电线路受雷后绝缘不发生闪络。③防建弧,就是使输电线路发生闪络后不建立稳定的工频电弧。④防停电,就是使输电线路建立工频电弧后不中断电力供应。 二、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对于线路防雷工作
6、应按照“层层设防,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兼顾财力”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线路设置一道道有力的屏障,防止雷电波的侵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从根本上降低雷击跳闸率。目前辖区采取的防雷措施主要有: 1、架设避雷线 架设避雷线是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为了提高避雷线对导线的屏蔽效果,减小绕击率,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应做得小一些。因地区处于高海拔山区,目前运行中的110kV线路架设均已沿全线架设双避雷线,保护角在200左右,35kV线路仅在变电站进出线2km内架设双避雷线。 2、装设线路自动重合闸装置 输电线路
7、遭受雷击跳闸一般都是瞬时故障,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在线路跳闸后自动重合成功,因此,在变电站装设线路自动重合闸装置,能大大提高线路的供电可靠性。目前运行中的35~110kV线路架设均已装设线路自动重合闸装置。 3、装设接地装置并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装设接地装置并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接地电阻阻值的高低是影响杆(塔)顶电位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杆塔接地电阻如果过大,雷击时易使杆(塔)顶电位升高,对线路产生反击。若接地电阻满足要求(见表3),则雷电波侵入时,绝大多数雷电流将沿着杆塔导入大地,不致破坏线路绝缘,从而保证线路的安全运
8、行。 表3有避雷线架空电力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 土壤电阻率(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