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史

ID:20839788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7

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史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史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史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史李天德  1.君主立宪制的提出与实践。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早期维新派主张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兴起。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主张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本主义维新派君主立宪的愿望破产。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开始,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要用武力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临时参议院,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阁。但终因袁世凯的上台而失败。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

2、后,国民党实行“训政”,即国民党一党专政,实际上是蒋介石独裁统治。  1946年,国民党召开“制宪国大”,并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了宪法大纲。  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设中,实行“三三制”原则。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

3、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这部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纵观近代以来旧中国的宪政运动和立宪历史,我们可以看出,革命势力同反革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在国家制度问题上,就表现为三种不同政治势力所要求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宪法。  第一种宪法是从清朝末年,

4、经北洋军阀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反动政府所制定的伪宪法,它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所要求的。其特点是:从基础来看,都是与民主制度相脱节的。确认的是封建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政权运行上多突出统治者个人的专制独裁权力,而人民毫无实质性的民主权利。从立法技术上来看,主要是抄袭欧美国家,特别是日本和德国的宪政立法。  第二种宪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要求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式的宪法,其唯一的代表即是孙中山临时政府时期所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宪法一方面就其性质来讲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另一方面就其前途来讲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三种宪法是广大

5、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所要求的人民民主宪法。这种宪法的特点,一是确认革命民主政权,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民主权利;二是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政治要求;三是带有革命时期的特点,在政治内容上有“左”的倾向,在规范制定上显得粗糙和不完善。  从共同纲领到1982年宪法的发展表明:①必须重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建设。②党的正确领导和群众参与是制宪和修宪成功的关键。③应该从制度上保证宪法的实施。④中共领导制宪修宪行宪是领导和执政方式的重要转变。⑤适时修改和解释宪法是必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