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38665
大小:1023.19 KB
页数:112页
时间:2018-10-16
《XX公司清洁生产审核报告.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公司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前言“先污染,后治理”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经历过的一种模式,由于其存在许多弊端,现已逐步淘汰,在我国这种问题依然存在。长期以来,企业的污染防治一般采用末端控制,既把污染物全部集中在尾部进行处理。其主要缺点为:(a)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由于污染物量大,处臵负荷高,特别是对分散的污染源,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差;(b)不利于原材料的节约,末端控制只注意末端净化,不考虑全过程控制;只重视污染物排放量,不考虑资源、能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资源能源浪费严重;(c)
2、受技术、经济等条件的制约易造成二次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末端控制是污染物在介质中的转移,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往往转化成新的污染物,形成治标不制本的恶性循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例如,净化污水,产生污泥;净化废气,产生废水;焚烧固体废弃物造成大气污染;填埋有害废物又有可能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的污染。这种主要侧重于对企业的末端污染治理,而忽视对生产全过程控制的环境治理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环境治理方面寻求新思路,走“预防为主,防治结
3、合,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道路。这也就指出了清洁生产的发展方向,使其尽量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全过程的污染防治策略,也已成为21世纪新的环保理念和战略,它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它强调废物的“源削减”,即在废物产生之前予以预防。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等环节着手,最大限度地将原材料和能源转化产品,减少资源的浪费,并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及其环境影响最小化。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即可控制大部分污染、消1清洁生产审核报
4、告灭工业污染的来源,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清洁生产已被认为是工业界实现环境改善,同时保持竞争性和可盈利性的核心手段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的重视。例如,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污染预防法案,目前污染预防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政策、计算和实施体系。欧洲联盟委员会从1991年起开始实施第五环境行动纲领和走向可持续性文件并发布了综合污染预防指令。荷兰、丹麦、英国和比利时还开展了清洁工艺和清洁产品的示范项目。联合国环境署、开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在大力倡导清洁生产
5、,把这看成是防治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根本出路。2003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这进一步表明清洁生产现已成为我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战略转变的重要内容,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XXX省经贸委会同XXX省环保局于2003年启动了XXX省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按照有关要求,XXXXX有限公司于2008年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公司非常重视本次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积极配合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小组现已完成报告的编写。本次清洁
6、生产审核报告编写的标准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施;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编写的《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16号令);XXX省环保局编写的《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X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国家标准GB/T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2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国家标准GB/T3485-199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国家标准GB/T3486-199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国家标准GB/T7119-1993《评价企
7、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国家/地方颁布的各种污染源排放和环境标准;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XXXXX有限公司非常重视本次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企业领导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现已完成报告的编写。本次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得到了各级经贸、环保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3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第一章筹划与组织筹划与组织是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第一个阶段。目的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对清洁生产有一个初步的、比较正确的认识,消除思想上和观念上的障碍,并了解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内容、要求及其工作程序。本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取得企业高层领导的
8、支持和参与,组织清洁生产审核小组,制定审核计划和宣传清洁生产思想。1.1取得住高层领导的支持与参与清洁生产审核是一件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管理等各个部门,而且随着审核工作阶段的变化,参与审核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可能也会变化,只有取得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与参与,由高层领导动员并协调企业各个部门和全体职工积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