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化学年谱(二)

世界化学年谱(二)

ID:20838512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6

世界化学年谱(二)_第1页
世界化学年谱(二)_第2页
世界化学年谱(二)_第3页
世界化学年谱(二)_第4页
世界化学年谱(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化学年谱(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世界化学年谱(二)世界化学年谱(二)世界化学年谱(二)      公元元年 ~ 公元1000年    一世纪,《博物学》共37卷问世,末5卷讲述了当时的化学。    二世纪时,中国东汉末已掌握制瓷的技术,品种主要是青瓷。    二世纪,中国西汉以后已采用热处理法变白口铸铁为可锻铸铁,解决了铁器脆硬易折的问题。    据《东规汉记》,二世纪,中国东汉时期,已用树皮、破布、渔网等物来造纸。造纸开始成为独立的行业。    二世纪,东汉末的《周易参同契》,是世界炼丹史上最早的著作,涉及汞、铅、金、硫等的化学变化及性质,并认识到物质起作用时比例的重要性。  

2、  三世纪,出现“点金术”,蒸馏、挥发,溶解等已成为熟悉的操作。    三、四世纪,中国东汉三国时张揖著《广雅》一书中有鋈即白铜的记载。    三,四世纪,晋朝的《抱朴子?内外篇》在“金丹”、“仙药”,“黄白”三卷中涉及药物几十种。发现了一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以及金属的取代作用,并掌握了如升华等操作技术。    四、五世纪,中国南北朝的炼丹士,已用炉甘石即碳酸锌矿石及铜炼得黄铜。    四、五世纪,中国南北朝时发明冶炼灌钢的方法,这是一种半液体状态的炼钢方法和热处理技术,到六世纪,被綦毋怀文推广使用。    六,七世纪,中国隋唐时代出现了以高温度烧成

3、的真瓷,质坚、细致、半透明,和近代瓷器相似,是我国化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八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西方。    八世纪,点金术获得发展,认为金属皆由硫及汞两元素组成,以两元素论作为点金术的理论基础。    八世纪,学会制硫酸、硝酸、王水、碱和氯化铵等,为溶解贵金属提供了溶剂。    八世纪,酒精已获应用。    据《道藏,真元妙道要略》,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的炼丹士发现火药,这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重大发现,也是中国化学史上三大发明之一。    九世纪,中国瓷器传入埃及。    十世纪左右,中国宋初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胆水浸铜法,并用于生产铜。这是水

4、法冶金技术的起源。    公元1000年 ~ 1700年    1086—1093年,宋代《梦溪笔谈》中记载有当时的化学工艺,第一次使用石油这一名称。    十一世纪,中国宋初曾公亮等编《武经总要》一书中,有火药用作武器的最早确实记载。    十二世纪,阿拉伯和希腊出现“智者石”之说,认为“智者石”可使贱金属变为贵金属。    十三世纪中叶前,中国火药传入伊斯兰教国家。    十三世纪中叶前,中国瓷器传入欧洲。    十三世纪,认识到空气为燃烧所必需的物质。    1250年,以雄黄和皂制出化学元素砷。    中国明代已大量生产金属锌,早于西方四个

5、世纪。    1450年,发现化学元素锑。    十五世纪,提出金属的“三原素”说,认为金属是由硫、汞、盐三原素所组成,而硫指颜色,硬度,亲和力,可燃性;汞指光泽,蒸发性,熔解性,延展性,盐指凝固性,耐火性等。    十六世纪,化学从金丹时期逐步进入制药时期,中国以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标志,西方以瑞士的帕拉塞尔苏斯为代表,毒剂已用作药物。    十六世纪,辨认出胃汁中有酸,胆汁中有碱,水玻璃中有矽石,发现碳酸气不助燃,认识到火是极热气体之外形等。    1556年,发表《冶金学》一书,细载冶炼金、银、铜、汞、钢等方法。    十六世纪,汞齐冶

6、金法在墨西哥获得使用。    十六世纪下半期,掌握将磁釉固着于陶器上的技术。    十六世纪,靛蓝、胭脂虫等染料从东印度输入欧洲。    1603年,在炼金实践中,用重晶石制成白昼吸光、黑夜发光的无机发光材料,首次观察到磷光现象。    十七世纪上半期,认为消化过程是纯化学过程,呼吸和燃烧是类似的现象,辨认出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差别。    十七世纪中叶,把盐定义为酸和盐基结合的产物。    1637年,明朝《天工开物》总结了中国十七世纪以前的工农业生产技术。    1660年,提出在一定温度下气体体积与压力成反比的定律。    1661年,发表《怀疑

7、的化学家》,批判点金术的“元素”观,提出元素定义,“把化学确立为科学”,并将当时的定性试验归纳为一个系统,开始了化学分析。    1669年,发现化学元素磷。    1669年,发现各种石英晶体都具有相同的晶面夹角。    1669年,提出可燃物至少含有两种成分,一部分留下,为坚实要素,一部分放出,为可燃要素,这是燃素说的萌芽。    1670年,开始用水槽法收集和研究气体,并把燃烧、呼吸和空气中的成分联系起来。    1670年左右,首次提出区分植物化学与矿物化学,即后来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    十七世纪下半期,认识了矾是复盐。[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