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23422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6
《2012年高三寒假语文复习锦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年高三寒假语文复习锦囊 做高考语文试卷时,不管是做选择题还是主观表述题都必须准确审题。如做选择题时,要注意题干是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还是要求选择“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再如做主观表述题时,要注意问题是“表现了什么”,还是“怎么表现的”;是要求“分析概括”,还是要求“鉴赏评价”;是“请结合文中的形象作分析”,还是“结合文章的主旨作分析”;是“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还是“谈谈对你的启发”等。 同时,作文更要审清题意,下笔前要明确是“以……为话题”作文,还是“以……为题”作文;是文体自选,还是限制文体。作文审题还要
2、注意题目的意思,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要求以“时间在流逝”为题作文,考生在审题时可根据题目引申出“时光一去不复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语句,然后选择其中的一句作为文章的立意,这样审题、立意一步完成,不仅快速、准确,而且容易出新意。 高考语文试题都需要考生去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因此,提取有效信息是高考语文取胜的第二把“金钥匙”。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提取主句法,即抓住阅读材料的中心句进行概括。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考生在写作时要提取该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只要抓住材料中的“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
3、生活领域”这一主句,材料的主旨就掌握了。材料中的三个观点是三个不同的写作角度。再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的第6题: 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 C.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D.“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许多考生由于在阅读时,没有提取出有效信息,进而误选。根据文章的有效信息,考生可以发现,D项表述太过片面,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4、 2.组合概括法。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第22题的第(2)小题: 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对3个短句进行组合。3个短句的主语分别是真的东西、善的东西、美的东西。将其组合后,答案便是“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3.点示要素法,即抓住材料中的关键点进行概括。如2011年高考福建卷第17题的第(1)小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提取语段中的“中国人的情感”、“具
5、有最美好含义”等有效信息点,并对其进行概括,就可得出答案“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 4.分层归并法,即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各个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如2011年高考湖北卷的第9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阅读原文,可知中国建筑的“文法”的观念出现在第1自然段,后面的部分是对这一观点的论证。而论证部分可划分为几层,分别讲述了梁架做法、瓦作做法、彩画作做法、院落组织法。考生任选其中三个回答即可。 5.推论法,即根据题目提供的一些已知信息,推论出答案来。如2011年高考湖北卷的第14题的第(1)小题:“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
6、,《登城》写的是___________,《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做此题时,有人填“狂风暴雨”,有人填“寒雨”,毫无疑问,这些答案都没有提取出有效信息来。根据诗歌的第1句“雨映寒空半有无”,考生可以看出这描写的是似有若无的雨,所以答案应该是“蒙蒙细雨”。 当然,以上只是部分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更多方法可参考《试题调研》高分宝典系列中的《高考决战压轴大题》。另外,这些提取信息的方法,在解题时常常是需要考生综合运用的。如2010年高考湖南卷的第18题:“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考生解答这道题时,首先要运用分层归并法,将文章写荷的部分进行分层归并,一类写荷的形态美,一类写荷的精神美;然
7、后运用组合概括法,对荷的各种美的内容进行概括,这样便不难得出答案:“1.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2.精神美,风雨中的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