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22923
大小:6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技能:1.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品句析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情感: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理念: 依据古诗的特点,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力求体现间间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为发展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质疑、抓关键词、理解诗意 2.引导学生进入
2、诗境、品读诗句、领悟诗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送 师: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送别、送礼、送行(很多学生回答) 师:送别读来令人伤感,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谁也不知道一别之后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因而临别依依,内心总怀有对友人的不舍(学生)所以古人们喜欢用诗来表达对友人、亲人的想念、不舍。那么你知道有那些送别诗呢? 生:《送别》、《送友人》(很多学生回答)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送别诗,请看屏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古人写的送别诗吧。诗要读得字正腔圆,但他也讲究节奏美。因为不同的节奏,给予我们不同的享受。有慢慢读的,有快速读的。现在,我会特别
3、注意听同学们的节奏。 生:齐读。 课件出示:《送别》王维 《送友人》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学生读得不是很好时) 师:同学们,刚才我已经讲到古诗要读出节奏。现在你们和我一起来读,我会给你们配上手势。请注意观察手势的节奏,来揣摩读的速度、语调。看看这样读是不是另一种滋味。 师配上手势分三种不同的速度读。(慢慢读、快速读、中速读) 生:跟着老师读,体会三种不同的读法。并了解古诗正确的读法。 (设计意图:运用手势方法补助学生诵读诗句,培养学生语感。《课标》指出语感是诉绪形象,依赖直觉,对语文文学的意蕴和情趣的领悟和品味的魅力。) 师:古人喜欢用诗来
4、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他们离别的不舍。我们再来看这几首诗,他们的诗题都有一个什么字? 生:送字 师:一个送字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怀念。看来这个送用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不然古人为什么要把这些送记下来。 (设计意图:由疑激趣,通过读、找送别诗。发现它们的共同点,达到预期目标。并引导提出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抓一个关键的地方,牵一发动全身。) 二、解题。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它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齐读诗题。 师:这首诗的是(杨万里学生回答)他誉有宋朝四大诗人之称。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他一起(晓出)一起在(净慈寺)为朋友(林子方)送行。顾名诗意送的意思就是
5、送别、送行(板书) 师:那杨万里为朋友送行是在什么时候,你从哪个词看出? 生:晓出 师:谢谢,那么这首诗的题意是? 生:早晨杨万里走出净慈寺为朋友送行。 师: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是著名的佛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为朋友送行时看到了那些景物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8页,让我们读读这首诗,在聊一聊吧。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紧抓贯穿全诗的关键词送,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以及杨万里对林子方深深不舍之情。) 三、初读古诗,读准节奏,引入意境。 1.指导读准节奏。 师:刚才我们讲到读古诗时要讲究读出节奏美来,现在看看你是怎样读这首诗的? 生:
6、读古诗。(一位学生读) (学生读得不是很好时,一句一句指导读。指导读时配上手势。) 师:(1)我愿意听你读慢些,把古诗的节奏美读出来。 (2)我愿意帮助你,我给你配上手势,注意读的速度要慢些。 (3)看,这回读得好多了,我们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请三位同学读) 2、朗读,引入意境。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一起读吧!(老师配上手势读)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师:再来 师:再读后面两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训练重点。高年级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时,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
7、作品的内容和情节。这就表明朗读与诵读在感悟文本情景中的重要性。)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尽管我们只读几遍,那我们聊聊吧。在为朋友送行时看到了那些景物呢? 四、欣赏诗中描写的景物 指导学生品读诗中所描写的景物,通过反复诵读、抑扬顿挫、回旋曲折的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感情美。 (设计意图:朗读的过程实质就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形成语感,进而生成一定的知识模式,环环相扣,步步深化。亦即学生在反复诵读之中认知文字,感受身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把握作品的语言艺术,真正把古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