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闽北方言

浅谈闽北方言

ID:20818683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6

浅谈闽北方言_第1页
浅谈闽北方言_第2页
浅谈闽北方言_第3页
浅谈闽北方言_第4页
浅谈闽北方言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闽北方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7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浅谈闽北方言及延平区"方言岛"现象的起源与发展作者:杨曦应建华指导老师:吴玲花应玲序当我们在洋后镇小住的时候,曾经历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天,我和三个洋后人在一起。其中两个人用洋后方言聊天,十分开心。于是我问另一个人他们说些什么,他却说:"我不知道。"我感到很奇怪。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在一个不大的洋后镇内,居然也有迥然不同的几种“点方言”点方言:某地区方言内大体近似的许多“地点方言”。,几乎是一村一话。出于好奇,我们便开始了对闽北方言的研究。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地方话,它是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在中

2、国则表现为普通话。的地域分支,语言分化的结果。它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表现为语音的不同,当然词汇和语法方面也有一定分歧语法分歧:例如在粤方言中将“我先走”说成“我走先”,就是将状语和谓语倒置。。随着普通话的影响扩大,方言的作用也在逐步缩小。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由于社会的分化,人民的交往、迁徒,民族的融汇,交通的阻隔,以及战争等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在几千年文明史中,逐渐形成了北方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等八大方言区。我们所研究的闽北方言,乃中国八大方言之一。闽北方言一般认为,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

3、分布在建溪流域,包括建瓯、建阳、武夷山、松溪、政和、浦城南部、南平北部、顺昌东部等八县(市、区),以及宁德地区周宁、屏南二县西部边界的小部分地区和台湾小部分地区。除台湾外,这个地区大体就是唐宋以来建州、建宁府辖地。闽北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1%。在闽北方言区内,另有被客赣化的邵武方言、吴化的浦城方言和北方方言化的南平土官话等几种分别被异化的闽北方言。5闽北方言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其方言区内各种点方言的差异较大。闽北方言大体地分为东西两片:建瓯、政和、松溪为东片、建阳、武夷山为西片。据我们向来自政和、松溪的同学了解,当地的点方言差异并不

4、是很大;但从延平北部的乡镇看,每一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方言:如洋后话、峡阳话、夏道话等,差异都很明显。以洋后为例,一个洋后镇不止本镇有方言,而且基本上每个村语言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形成错综复杂的方言现象。这一现象,据我们上网时所能了解到的信息,江浙一带的吴方言区及广东的粤方言区并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这也是闽北方言的一个独有的特点。另外从我们查得的资料来看,据说郑成功曾在南平夏道、大洲一带驻军,部分军民后来在此地定居。而这一带居民,多是当年在此定居的郑成功部后裔,因此这一带的居民还在讲着变了味的闽南话。从语音上看,夏道话的确与闽南话有相似之

5、处,但是否确与郑成功有关,我们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一观点。闽北方言的形成闽北方言的始祖,无疑应是在闽北生长的古闽族人使用的土语。翻开闽北的历史,闽北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原始先民在武夷山、建溪和富屯溪沿岸一带劳动,生息,繁衍,称之七闽族。现今的闽北方言当然不会是古闽土话。其形成是与汉人大规模入闽的历史密切相关的,东汉以前,闽北一直为闽越族领地,土著居民有自己异于汉族的语言文化,虽有汉人到闽北开发定居,但对土著语言的影响与冲击不大。这一时期的"闽北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而不是真正的"方言",直至三国时期,东吴人为避战乱,大批进入闽北聚居

6、,随之而来的语言,有力地冲击了当时的土著语言。后来避战乱入闽的汉人大规模迁徒,以及唐代陈元光父子,王审知兄弟入闽,带来大批中原人民,使中原语言与古闽语言融汇,其中还渗入了吴楚语言、客赣方言,从而形成了闽北方言。这就是我们对闽北方言之形成的认识。闽北方言的发展过程七闽族,约形成于商末周初。生活在闽北一带的七闽族称为武夷闽。其属于南蛮别种,不属"越"的种属。约在公元前334年,闽方国北边的越国为楚所灭,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入闽,并在闽地建立闽越国。闽越二族融合,称闽越族。两个民族的融合,必然导致语言的相互融汇,此时,应是古代闽北方言雏形的形成时

7、期。闽北方言发生大的变化,必然是因为中原汉人的大规模入闽。而在历史上,北人入闽规模较大的有五次。东汉时,贺齐率领军队入闽,其中部分人后来留居闽北。三国时期,为避长江流域的战乱,中原汉人大批从江浙经浦城入闽北。《晋书》载,三国时建安郡(今建瓯)有3042户,7686人。此次汉人入闽,使闽北地区的民族构成由以闽越族为主变为以汉人为主。这就使得原来的闽越族土语逐渐被汉语所替代,却又未完全消失,融入了当地的语言中。据我们推测,这应是闽北方言第二个重要形成时期。5从两晋到宋代,特别是两晋、唐末时期,又有大量汉人为避战乱迁居闽北。两晋时期中原战乱,

8、汉人多沿江西、浙江进入浦城、光泽、武夷山等地区。这一时期有史称“八大姓入闽”的入闽高潮。而唐代安史之乱后,唐末至后梁王审知入闽为王。其在闽国的统治,使福建成为战场中一块安定的绿洲,因而四处逃难的中原人民大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