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16403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6
《浅谈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模式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对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如何立足清华大学,充分利用国际知名设计院校资源,共同培养符合国家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革,工业技术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提出“一带一路”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路线图。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毫无疑问成为题中之义。培养在国际范围内能够适应不同行业领域和不同文化需求,从事产品/服务设计的创新型领导人才,将成为当前国际教育与产业发展最为前沿的学科领域。该领域综合了跨学科和跨文化两种优势,是未来全球化颠覆性创新产生的重要基础。清华
2、大学作为一所综合学科背景的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正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未来国际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一直以来积极与国际著名设计院校和跨国企业进行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设计教学与科研合作,充分认识到在当今和未来很多重大项目的设计创新中,具有艺术与科学交叉知识背景和国际化视野的领导型人才,对文化、技术、美学、商业等要素进行整合与创新的重要性。除了参与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组织的短期出国访学和联合培养攻读学位项目外,从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国外工业设计发展趋势,专门定制符合国家全球发展战略和提升国家制造水准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国际化项目尤为迫切。通过整
3、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探索出独特的跨文化和跨专业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1选定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共建管理。选取亚洲、欧洲、北美三个重要的设计、文化、产业中心的优势设计院校资源,由参与合作的多所大学共同建设管理,将国际领先的艺术、设计、工程、技术、商业等专业知识进行整合与教学。学生不仅在自己入学的大学学习,同时将有一年时间分别被交换到另外两个国家地区进行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生交换模式,这种培养方式通过国际联合课程,将每所参与学院所具有的优势学科和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即共同制定和分享统一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又发挥各自独特的学科与文化优势,有助于培养全
4、球化的创新设计领袖,为推动未来的社会进步与社会创新提供人才与知识的催化剂。2明确跨界培养目标,构建全新培养体系。国际化培养能够提供独特的跨文化、跨专业、跨国界的教育体验,培养学生成为全球化的设计创新人才和设计创新领袖。通过整合全球三大洲领先大学的优势学科资源和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交叉设计、工程、技术、文化、商业、产业等不同领域的学习机会,培养其具有整合性的创新应用知识体系,具有高端理解力、创造力、和知识技能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培养能够在企业、公共性或非盈利性部门进行创新的人才和能够承担重要职位的创新人才。他们能够在跨国公司、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
5、担任国际化企业家、创意总监、设计战略领导者等重要的职位。培养能够应对21世纪社会、环境、文化、经济全新挑战的创新型设计人才。2.1知识能力(1)学生能够从跨学科和跨文化角度整合设计、技术、商业等领域,进而提出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来迎接全球化的挑战。(2)学生能够运用娴熟的批判性设计思维,对复杂的设计与工程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3)学生能够运用娴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方法,对设计与工程创新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适应性进行论证。(4)学生要具备有效和视觉化的设计表达能力,在面对专业领域或非专业领域不同人士时都能够有效地推广其对全球化设计问题的观念见解以及解决方
6、案。(5)学生能够在设计和工程提案过程中清晰地界定其中的技术、环境、文化、经济等不同层面的影响因素。(6)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设计与工程研究的方法、原则、和工具,并能够有效地将其运用到设计创新实践中。2.2技能技巧(1)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娴熟的技能来输出创新概念和界定创新机会,为特定项目提出创造性的规划方案。(2)学生能够运用娴熟的技能将产品/服务相关创新设计概念优化,并最终付诸转化实施。(3)学生能够具有娴熟的技能对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进行功能原型研究、生产工艺制作、产品原理测试等工作,以最终实现设计的预想。2.3敬业精神(1)学生能够制定和实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高
7、级别战略。(2)学生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文化和生活方式,从事复杂的国际设计创新项目管理工作。(3)学生能够在界定和实现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展现出创业精神。(4)学生能够敏感地感受到国际合作中不同合作伙伴多样化的期许和文化体验,并给予充分的关注。(5)学生通过全面了解全球市场变化,能够清晰界定自身的职业身份,并充分认识自身职业生涯中所肩负的设计创新领导型责任。(6)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进行创新,能够考虑到团队中不同成员的需求并对团队负有责任心。3采用项目教学模式,鼓励设计创新实践学生将在全球不同的教学基地沉浸式地体验多元化的知识、技术、文化,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寻求全球化的跨
8、专业创新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