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10493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6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研究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整合,是当代我国歌坛的一个十分明显的艺术现象,也是一个声乐艺术的重要命题。对其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艺术研究,无论是对于美声唱法,还是对于民族唱法,都既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为此,本文从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借鉴、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结合三大理论层面,对这一重要命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借鉴;融合 :J616:A:1005-5312(2012)15-0131-01 多元化的21世纪,全球各领域都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征。我国当代歌坛美声唱法
2、与民族唱法这两大声乐流派,也同样出现了动态的双向交流、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相整合的特点。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特点,对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均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考,对这重要艺术命题进行探索性研究,以就教于专家与同行。 具体而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可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解读。 一、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借鉴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首先表现在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借鉴上。 众所周知,美声唱法是典型的西洋声乐艺术,它源于意大利,又名欧洲唱法。所以中国的美声唱法,对于
3、中国广大观众而言,是典型的舶来品,这就必须面对一个民族化的重要课题。因为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任何艺术,都以民族化为生命与灵魂,不仅本土艺术如此,引进来的外来艺术亦如此。以中国的外来艺术为例,如芭蕾舞剧的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钢琴曲中的《黄河》协奏曲,小提琴曲中的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洋为中用的精品,所以毛泽东同志才明确地指出:艺术上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周恩来同志也明确地指出:少数洋化的东西可以保持,但是,多数是要能在中国土壤里植根成长的。 事实上的确如此,中国的美声
4、唱法,始终坚持走民族化的艺术道路,坚持对民族唱法的借鉴,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成效。从五四运动以后美声唱法流传到中国的第一代归国的歌唱家应尚能、周淑安等开始,就向民族唱法借鉴演唱中国民歌与艺术歌曲。后来萧友梅创办的国立音专培养出来的歌唱家喻宜萱、李献敏等,也把美声唱法与民族语言、民族审美情趣结合起来,演唱了大量艺术歌曲与抗日救亡歌曲。建国以后,歌唱家胡晓平、刘维维、廖昌永、戴玉强等,也多方面向民族唱法借鉴,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杨鸿基、殷秀梅、王霞、关牧村精髓,形成了美声唱法的中国学派或民族美声。 由此可见,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借鉴,是有目共睹的。 二、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 美声唱法与
5、民旅唱法的融合,也表现在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上。 建国以后,我国的民族唱法从原始的民歌唱法转变到科学化、专业化的训练时期,在继承传统的民族唱法的同时,开始借鉴欧洲美声唱法的某些基本原则,以弥补自己在发声方法上的某些不足,迅速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民族唱法更大胆地吸收了美声唱法的精髓,注重科学的发声方法,尤其是在高声区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与突破。在沈湘、金铁霖等声乐教育家的带领下,使民族唱法在充分继承民族语言、民族风格、民族气概的原则上,对美声唱法的全面借鉴、取得了长足的进行,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民族唱法歌唱家,如宋祖英、彭丽媛、阎维文等等,使中国的民族唱法
6、自立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 由此可见,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也是有口皆碑的。 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结合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更表现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结合上。 这种有机结合,又具体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方面是美声唱法歌唱家与民族唱法歌唱家同台演唱同一首歌曲,例如多明戈与宋祖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就如此;另一个方面是一位歌唱家同时可以演唱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不同歌曲,例如万山红、吴碧霞(还能演唱通俗唱法的歌曲),就如此。 由此可见,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结合,也是普遍存在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