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09907
大小:7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6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表达得体(详细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言表达得体年级高三学科语文版本人教版内容标题高考第一轮复习——语言表达得体【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得体二.知识讲解:所谓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既要考虑说话者自己的身份、地位、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者的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作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运用语言得体,应从如
2、下几方面考虑。1.注意说话情境(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例:对下列两个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王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别忘了,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2)他埋怨我说:“你让我给你借小说,人家借来了,你又不看。”A.(1)(2)代词使用均没毛病。B.(1)(2)代词使用均有毛病。C.(1)代词使用有毛病,(2)代词使用没有毛病。D.(1)代词使用没有毛病,(2)代词使用有毛病。答案:A分析:(1)用“我们”体现了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造成一种亲切、诚恳的交谈氛围。否则就为训斥口气了。(2
3、)用“人家”能体现出关系亲近的语气,用“我”则关系生疏了。2.注意说话对象。要充分考虑对方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地位、文化程度、性格气质、爱好禁忌等等。(对失意人不说得意的话,对有缺陷的人不说令人忌讳的话,对长辈莫大模大样,对方彬彬有礼,要客气文雅;对方蛮不讲理,则要据理力争,决不低三下四。)例:人口普查时,对方是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太太,一人问:“您有配偶吗?”另一人问:“您有老伴没有?”效果自然不同。又如:国共谈判期间,国民党代表说与共产党代表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总理马上反诘道:“对,牛弹琴!”3.注意尊称
4、、谦称、习惯用语的使用。在称呼对方亲属时,多用“令”字冠首,如: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对方的母亲称“令堂”,对方的兄弟称“令兄”、“令弟”,对方的儿女称“令郎”、“令嫒”。谦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多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家尊”、“家君”;称自己的家属,比自己小的作“舍”字,如:称自己的弟妹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侄儿为“舍侄”。这就叫:“家”大“舍”小“令”外人。另外,称呼已经死去的人的时候,多用“先”字冠首。此外,一些传统的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语也应关注是: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
5、“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第6页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欢迎购买说“光顾”,归还原物说“奉还”;问人姓名说“贵姓”,答说己姓说“免贵”;称人住处叫“府上”、“贵府”,称自己住处为“敝处”、“寒舍”。4.注意表达方式。要根据社会交际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一般来说,在庄重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用典范的书面语;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使用自然语言,并尽量用口语;在与亲友交谈时,不宜用外交辞令等等。5.注意文体特征:文艺语体,形象生动;科学语
6、体,精确严密;政论文体,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公文文体,准确简明,程式化。如,“食盐”,在文艺语体里就可说为“盐”,而在科学语体里,则说为“氯化钠”等。6.注意说话的目的。例:1992年全国高考第20题。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做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不可,写出序号。自从(A)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以来,本市各界(D)对震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元之巨(H)。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
7、元。这些钱物已经送转(J)到了灾区(K)。答案:EFHI。广播中“震灾”“赈灾”无法区分;“逾100万元之巨”不合口语化要求,可改为“超过100万元”;“折款”改为“折合人民币”。7.语言得体要考虑的不是以上所谈的个别因素,而往往要把多种因素放在一起考虑。如下题就需要把特定目的、对象、时间、用语等因素放在一起来考虑才行。转述别人的话也是一种考题。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小李对小王说:“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
8、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小王说: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解析:此题是考查依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对语言正确转换的能力。对象的改变,引起人称、称谓的改变,同时,时间、地点的改变,也将引起语言的变化,这些都必须把握住,不能搞错。A题是小王对郭老师的女儿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