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94498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6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亮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课堂教学亮点我们正处于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做人要有个性,为人师更要有个性。有个性才有特色,犹如奇趣作文课堂。正因有特色,才富含课堂生命。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打造亮丽自我,让自己在三尺讲台上闪亮登场呢?我觉着这和学生写作文有异曲同工之处。平时写作文,我们要求学生要写出亮点,尤其考场作文,更要亮出自己的特点,吸引阅卷的老师的眼睛——一手潇洒的字体,一个扎眼的题目,一句点睛的题记,一段诱人的开头,一个含蓄的结尾,一个精彩的设计,几句精辟的议论…….都会使阅卷的老师眼睛为之一亮,取得理想的高分。老师上课
2、和学生写作文一样。一节好课必是亮点纷呈,有亮点才能吸引学生,有亮点方显教学个性。那么,什么是亮点?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亮点,一个巧妙的问题是亮点,一段动情的范读是亮点,学生积极的竞答是亮点,老师恰当的点评是亮点,巧妙的课堂过渡是亮点,精当的顺序安排是亮点,言有尽意无穷的结束语是亮点……大到教学的各个板快,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亮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里主要就奇作课堂上,谈一谈几个教学亮点的设计:一、精彩的导语设计; 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
3、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而导语常用的几种方式有:1、开门见山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案列:三年级《蜡烛爆料大会》王老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生:蜡烛。师:对!今天我们就利用蜡烛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蜡烛爆料大会。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2、激情渲染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
4、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案例:三年级《一片树叶》师:从前有一只小黄牛,在树林里栽下了一棵小树,他为小树浇水,期盼小树快快成长。但后来森林里来了一群小动物,一件让小黄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生:会是什么事呢?师:哟,我也很想知道是什么事情,不如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3、悬念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案例:四年级《我和钱的故事》师:说起钱,大家都
5、眉开眼笑的,包括我自己,呵呵。但是你们知道吗?有一位小朋友可不这么想,哎!她拿到钱可烦恼了……(师说的语气,神情都要表现出来,犹如身临其境。)生:露出疑问的神情,为什么呀?4、音乐感染法。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案例:六年级《听音乐写作文》教师先播放《野蜂群舞》交响乐,让学生想象其画面。这样的导入,通过听觉感受,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设计导入时,也需要注意:“二宜二忌”
6、哦。1、宜简洁明快,忌冗长拖沓; 不要在导入上花费大量时间,影响了新知识的教学。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分钟。2、宜灵活多变,忌千篇一律。 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失去兴趣,对教师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引向新知识,使整堂课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充满创造。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7、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出迷人的火花。二、小组交流,团队合作;小组交流是提供给学生一个思维相互启发的机会,重在全员参与,相互配合,集中智慧。在课堂中,小组的分配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来分:小组有的是“强强联合”小组,使优秀人才形成片,有的是“以强助弱”小组,以优秀学生带动暂时后进生。教师在学生探讨时,也可适当适当指导。(如:“你们的建议很有特色,值得大家关注!”“你们很会观察,非常了不起!这个问题,你们能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吗?”)每个小组都可
8、以自主成立一个小组长,集中小组的集体智慧,派代表发言,要求全员参与,鼓励不爱发言同学,作为小组代表,为组争光。交流时,要给她们一个明确的目标,围绕目标进行讨论,重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表达的能力。案列:四年级《小动物分享会》师:你们分享的小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和它之间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呢?(班里学生分组讨论时,因为有亲身经历,都很积极,小组内互相交流信息,平时不爱表达的学生,也乐此不疲地说,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想为自己小组加分,气氛浓烈。)三、小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