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82090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6
《高考晋朝历史知识点:东晋偏安江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晋朝历史知识点:东晋偏安江南 永嘉南渡:永嘉是西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在这期间,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鲜卑等相继起兵,匈奴贵族刘渊、刘聪等相继称帝,还连续攻破洛阳、长安,俘虏晋怀帝、愍帝,灭亡西晋。史称此事件为“五胡乱华”。当时的战争带有严重的民族仇杀的性质,所以十分残酷。如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时,杀戮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京师洛阳变为一片瓦砾。羯人石勒在东郡击败晋军,杀王公以下十余万人。汉族官民纷纷南逃,史称“永嘉南渡”。 西晋末年,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驻建邺。江南战争很少,社会稳定,在永嘉及以
2、后的时间中,北方的贵族、官僚及士族、大地主纷纷携眷南逃。随同南逃的还有宗族、部曲、宾客等等。同乡同里的居民也往往随从大地主南逃。随从一户大地主南逃的居民多者有千余家,人口达数万人。少的也有百余家,数百口人。有的逃到广陵,有的逃到京口以南。《晋书·王导传》曰:“洛阳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王与马,共天下高考晋朝历史知识点:东晋偏安江南 永嘉南渡:永嘉是西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在这期间,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鲜卑等相继起兵,匈奴贵族刘渊、刘聪等相继称帝,还连续攻破洛阳、长安,俘虏晋怀帝、愍帝,灭亡西晋。史称此事件
3、为“五胡乱华”。当时的战争带有严重的民族仇杀的性质,所以十分残酷。如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时,杀戮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京师洛阳变为一片瓦砾。羯人石勒在东郡击败晋军,杀王公以下十余万人。汉族官民纷纷南逃,史称“永嘉南渡”。 西晋末年,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驻建邺。江南战争很少,社会稳定,在永嘉及以后的时间中,北方的贵族、官僚及士族、大地主纷纷携眷南逃。随同南逃的还有宗族、部曲、宾客等等。同乡同里的居民也往往随从大地主南逃。随从一户大地主南逃的居民多者有千余家,人口达数万人。少的也有百余家,数百口人。有的逃到广陵,有的逃
4、到京口以南。《晋书·王导传》曰:“洛阳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王与马,共天下高考晋朝历史知识点:东晋偏安江南 永嘉南渡:永嘉是西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在这期间,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鲜卑等相继起兵,匈奴贵族刘渊、刘聪等相继称帝,还连续攻破洛阳、长安,俘虏晋怀帝、愍帝,灭亡西晋。史称此事件为“五胡乱华”。当时的战争带有严重的民族仇杀的性质,所以十分残酷。如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时,杀戮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京师洛阳变为一片瓦砾。羯人石勒在东郡击败晋军,杀王公以下十余万人。汉族官民纷纷南逃,史称“永嘉南渡”。
5、西晋末年,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驻建邺。江南战争很少,社会稳定,在永嘉及以后的时间中,北方的贵族、官僚及士族、大地主纷纷携眷南逃。随同南逃的还有宗族、部曲、宾客等等。同乡同里的居民也往往随从大地主南逃。随从一户大地主南逃的居民多者有千余家,人口达数万人。少的也有百余家,数百口人。有的逃到广陵,有的逃到京口以南。《晋书·王导传》曰:“洛阳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王与马,共天下公元316年,西晋灭,南方的官僚和南逃的北方士族的首领们于次年拥立司马睿为晋王,又次年立为帝,是为元帝,建都建康,史称东晋。 司马睿
6、在洛阳时,就与王导“秦相亲善”,“契同友执”。王导属琅邪王氏,是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他随司马睿到建邺,建议睿从南来的士族中,“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争取“侨姓士族”的拥护。又建议拉拢江南“吴姓士族”。司马睿果然得到“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的拥护。司马睿称帝,王导和其族兄王敦的功劳最大。他以王导任丞相,掌大权;以王敦任镇东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所以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在司马睿登帝位,接受将吏朝拜时,他让王导“升御床共坐”,可见王家在东晋政权中的地位之高。朝廷和地方官吏,几乎都由侨姓和吴姓士族及其子弟
7、充当。 “侨置”与“土断”永嘉南渡及以后的一段时间中,中原地区的人口南逃的极多,仅登录于官府户籍的,就约有七十万人。还有相当数量被控制在大地主手中,作为私家奴役的人口,未登于户籍。也有不少漂流不定的人口,叫做“浮浪人”,亦没有户籍。这些南渡的人口叫做侨人、侨户。侨人的绝大多数是按照宗族、乡里相聚而居的,侨姓士族、地主往往是侨人的自然首领或主人,他们以拥有侨人作为自己的势力。 东晋统治者为了控制侨人,也为了维护侨姓士族的利益,在侨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暂时借地重置了许多侨人的原籍州、郡、县,并仍用旧名,叫做侨州、侨郡、侨县,简称“侨置”或“
8、侨立”。如在京口侨置徐州,在江乘侨置琅邪郡与临沂县。刘裕收复青、徐等州后,曾在原州、郡名前加一“北”字,与侨州、郡相区别,如北兖州。刘裕代晋后,又取消“北”字,恢复旧名,而另在侨州、郡名前加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