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81259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6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物理现象的学习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物理现象的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物理现象的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物理现象的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物理现象的学习方法 物理现象十分广泛,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惯性现象、静电感应现象、磁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等.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学生们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的谜,总想把它解开.物理学家正是从这些物理现象入手,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逐步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去解释这些物理现象.因此,物理现象的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搞好物理现象的教学呢?为此我
2、们教研组进行了专题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物理现象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具体介绍如下: 物理现象多种多样,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物理现象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自学法 有些物理现象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是可以掌握的,教师设计几个有关该物理现象的思考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讨论思考题,得出结论,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该物理现象的目的。 例如在“噪声”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题: 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噪声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零分贝的含义是什么?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学生通过认真的自学,一般都能正确回答这些问
3、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噪声”现象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演示实验法 有些物理现象,先用生动具体的实验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该物理现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看书来解释这个物理现象;最后由教师总结现象,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在“惯性、惯性现象”的教学中,先把课本P105图9。2所示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观察到:被打飞的棋子飞出去后,上面的棋子仍然留在原处,接着提问:上面的棋子为什么不和被打飞的棋子一起飞出去呢?这是学生急切想知道的
4、问题.通过看书和分析,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了这是因为上面的棋子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仍然留在原处.再将课本P105图9—3所示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观察到:静止的小车被突然用力一拉,小车上竖放的木块倒向后方;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时,小车上竖放的木块倒向前方.教师提问:木块为什么会倒?为什么两种情况下木块倒下的方向不同?这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看书和分析,大多数学生都明白了:当用力突然拉动静止的小车时,由于木块和车面间有摩擦,木块底部立即随小车运动;但木块具有惯性,其上部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仍然静止,所以木块倒向后方.当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木块
5、和车面间有摩擦,木块底部立即随小车停止运动;但木块的上部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继续前进,故木块倒向前方.最后由教师总结: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再让学生根据亲身体会,谈一谈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这样一来,学生对惯性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就较深刻了。 3.探索实验法 有些物理现象,教师设计一些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探索研究物理现象,观察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理解物理现象的意义。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组有如下器材:一个检流计、一个线圈、一个条形磁铁、一个马蹄形
6、磁铁、一个直铁棒、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实验电路图去研究、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大多数学生都能将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和条形磁体穿过闭合线圈的情况统一起来,认识到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和观察物理现象,理解得深,掌握得牢.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物理知识,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 4.讲述、讨论法 有些物理现象,学生认识和理解它十分困难,此时,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详细完整地进行理论分析,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物理现象。 在物
7、理现象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 各种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和认识各种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有些物理现象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更应引起注意. 如蒸发现象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如果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达到沸点,液体就沸腾了,变成了沸腾现象。 2.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 物理现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物理现象和过程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在这种联系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也有的实际上是完全无关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形形色色的联系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