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80595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6
《谈谈阅读前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谈阅读前理解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时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一接触到阅读文本,就知道该怎样去发现并循着“曲径”,找到花木深处的“禅房”,有的甚至只要一看到书名或篇名,就能够产生某种特殊性的关注和想象性预见,像这种在阅读之前就对读物产生的直觉式心理反应,就称为阅读的前理解。 阅读前理解大致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为文体经验的积累,一为生活经验的积淀。文体经验又包括两个因素:一是对文体规范、语体特点等知识面的了解程度,二是读者对该文本与其它方面隐蔽联系的把握程度。比如文本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此文本与其它名作的联系等等。而生活经验
2、,大而言之,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而言之,指人对善恶美丑优劣的判断;小而言之,则指对事物深浅轻重程度的把握。 在认知心理学看来,没有前理解的阅读算不上真正的阅读,比如初中生就不可能真正读懂朱自清先生《背影》的意蕴。然而在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对中学生的前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够的。有时虽然也进行一些文体经验的积累,比如在课文分析中,往往有一个理解“写作特点”的环节,但大都是就文论知,只见枝叶,不见主干。学生所学到的文体知识是零碎的,有时甚至是前后矛盾的;有时虽然也结合作品介绍一些有关的背景知识,但大多是就文论事,学生只知
3、其一,不知其二。况且除此之外,学生几乎每天是从家里到学校,从教室到寝室,其生活经验的积淀惟有靠平时局限性很大的所见所闻所感了。 如是善学勤悟者,则积淀日益丰厚且渐成体系;而厌学懒思者,则积淀甚少且散乱无序。这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有些学生一见到难度较大的文章,如鲁迅的作品就头疼发怵,而有的则能较快地找到思路,抓住主旨的原因所在。总之,在文本阅读中,前理解力强,阅读速度就快一些,阅读效果也好一些;反之,则速度较慢,效果较差。 如何培养前理解力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淀生活经验。“文以载道”,培养学生丰厚的人文素质,包括积淀生活经验,是
4、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和应有之义。然而又因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积淀生活经验不能游离文本去单纯地传授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而只能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见机行事,蜻蜓点水,不过又必须是有意为之,切中肯綮,有计划地促使学生积累文体经验。生活经验的积淀可以是零星的,但文体经验的积累则一定要是系统的。 首先是文体规范的掌握。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章法知识的了解。如记叙文的要素和写作顺序,议论文的结构及论证方法,诗歌的意象组合方式,小说的情节结构等;二是写作技巧的把握。如虚实映带、欲扬先抑、线穿珠连、移步换形等;三是语体特点及其组合形式的领会。如抒
5、情性文体的整散结合,反复铺排;诉理性文体的准确严密、丝丝入扣;叙事性文体的张弛有致,娓娓而谈;说明性文体的条理井然,明白如话等。对上述的文体规范都必须使学生有一个较为清楚完整的认识。 其次是不同文本和作家之间联系的把握。如同一作家的此文与彼文的比较,不同作家的同一类作品的比较,还有各个作家的纵横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对以上这些联系把握得越多越深,在阅读中前理解力就越强,就能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例如当学生接触到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时,如果能与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联系起来,就会较为迅速地理解葛朗台的人物形象。 有
6、目的地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前理解力,除了上述的生活经验和文体经验的积累之外,还有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要有目的地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前理解力的想象训练,主要是对文本的主旨、结构、内容及结果等先作一番直觉式的预测,这样既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又能提高阅读速度。 湖北宜都市一中·张海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