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77424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6
《多重批评维度下的《菜园小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多重批评维度下的《菜园小记》 傅书华多重批评维度下的《菜园小记》 傅书华山西太原师范学院 西方现代文论家艾布拉姆斯在他的名作《镜与灯》中,提出了一个在学界影响甚广的文学解读图式: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从这四个维度,我们可以得出对作品不同的解读,对《菜园小记》的解读也可以如此,本文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方法论上的启示。 从作品与世界的维度来说,我们可以着重解读作品是如何反映一个时代、一种社会形态的风貌以及应该对其作如何的评判。《菜园小记》作于60年代初期,写的是40年代延安大生产运动时的情形。《菜园小
2、记》作为再现大生产运动的具有典型性的剪影、片段,无疑使作品具有了再现那一特殊时代的时代意义。写作《菜园小记》的60年代,是我国经济上十分困难的时期。如何同心同德地度过这一困难时期,继承与之形态十分相似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光荣传统,就成为其时的一个主要话题,因之,《菜园小记》就又有了表现60年代的精神特征、情感需求的时代意义。 对这样两种时代意义,我们可以从精神的力量,可以从在困难境遇中,人易于凝聚成为相濡以沫的战斗集体,从物质与精神、信仰的关系等方面给以阐述,但无论阐述的结果有怎样大的不同,都是从社会、时
3、代与作品的关系这一维度给以展开的。 从作品与作家的维度来说,我们可以着重解读作家何以写出了这样的作品,其动因是什么,又反映了作家怎样的精神特征等等。作者曾说:“亲身经历的事,也要经过一番回味,洗炼,把浮光掠影变得清晰明朗,片面感受汇成完整印象,才能构成一篇作品的雏形。”我们知道,成年人对儿时的回忆与其儿时的实际情形是不一样的,这其间,经过成年人人生经历的“回味,洗炼”,已经打上了成年人的特定的价值指向。那么,吴伯箫在写《菜园小记》时,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经历的“回味,洗炼”?1957年反右运动中的人情冷暖,
4、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的狂热,是否也影响了他“把浮光掠影变得清晰明朗,片面感受汇成完整印象”,其与《菜园小记》中的温情、明净的田园色调又有着怎样的关系?类似这些,就都属于作品与作家关系的研究范围了。 从作品的维度来说,西方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等等的文本批评,所谓“作者死了”之类,就都是强调文本的独立存在。确实,对于作品,我们即使不知道作者是谁,也不影响我们对作品的欣赏,而细读、隐喻等方法,也确实能更深地挖掘出作品自身的意义。在《菜园小记》中,我们看到,作品虽首冠“菜园”之名,但开篇之后却先写了果园与花园
5、,那种生机,那种美好,都是超越于功利之上的。这就决定了对菜园的描写,少了功利的色彩,多了美的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是把菜当成花来种的,菜与花的区别就在于,菜是实利性的,花是无实利的,所以,无论是对菜蔬、菜园的描写,还是对种菜过程的叙述,都充满了美的情调。即使写“西红柿吃起来甘脆爽口”,也不是说其是为了实利性的充饥之类,而主要是为品尝“有些秋梨的味道”;即使写“把通红通红的辣椒穿成串晒干了,挂在窑洞的窗户旁边,一直挂到新年”,也不能让我们想到辣椒的实用,而更像是一幅美丽的风景。这种“细读”到位与否,自然
6、见仁见智,但却都是以作品自身为解读中心的。如果再将隐喻之法施以其中,深挖各种语词、色调的隐喻之义,那作品本身的含意就愈益丰富了,那作品的解读空间就愈益阔大了。 从读者的维度来说,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意义就在于读者的阅读之中,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这就给每个读者以作品意义再赋予的权力。我记得很清楚,我在最初读到《菜园小记》这个标题时,当时是马上就打开来看,因为我在当知青时,有过一段种菜的经历。但我读完之后,却毫无共鸣之处。无论在我种菜的当年,还是在经过了二十多年“回味,洗炼”后的今天,我都不会有吴伯箫
7、所写的那种感觉。当年种菜,身心疲惫不堪,只盼着下工的钟声早点响起,只盼着有一天能返回城去,即使今天,那种感觉也挥之不去。所以,就我的阅读感受,我想,吴伯箫当年,恐怕也还是以一个知识分子,以一个读书人或一个干部的身份、心态去种菜的。其后写作,这种身份、心态产生的感觉,也在岁月中被日益纯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过:忧心忡忡的穷人对再美的自然景色也毫无感觉。吴伯箫只有在没有物质、功利之忧的情况下,才能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在菜园中领略一种远离世尘的田园情趣、田园风光。当然,这只是我从我的生命经历中
8、得出的对作品意义的理解,意在说明可以从读者的维度对作品作不同的解释,不要被作者及流行定论耳提面命牵着走。 好的文学作品,总能因其文化、精神、思想、情感含量,给人以从多维度给以反复解读的可能,只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清醒的认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