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描述爱国的古诗词之《蒿里行》

写作素材:描述爱国的古诗词之《蒿里行》

ID:20769101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5

写作素材:描述爱国的古诗词之《蒿里行》_第1页
写作素材:描述爱国的古诗词之《蒿里行》_第2页
写作素材:描述爱国的古诗词之《蒿里行》_第3页
写作素材:描述爱国的古诗词之《蒿里行》_第4页
写作素材:描述爱国的古诗词之《蒿里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写作素材:描述爱国的古诗词之《蒿里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写作素材:描述爱国的古诗词之《蒿里行》写作素材:描述爱国的古诗词之《蒿里行》写作素材:描述爱国的古诗词之《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义士: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  兴兵:起动,发动军队。  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婿牛辅,其部将李傕、郭汜等恶人。  会盟津:也称孟津,在今河南省孟县南。相传周武王起兵伐纣时,中途曾和

2、联盟反纣的八百诸侯会合于此地。这里用“会盟津”代指各路讨董卓军队的结成联盟。  乃心在咸阳:指各种义军心向汉王室。《尚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这里是化用其句。咸阳:秦代的国都,这里代指长安,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挟持由洛阳迁到了长安。以上二句是说,这些讨董卓的各路人马,开始时也都说是拥护长安的帝室。  雁行:鸿雁的行列,比喻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以上二句是说,各路会师后,在敌人面前却表现了各怀鬼胎,一个个互相观望,畏缩不前。  嗣还:随即。还,同旋。  戕:残害。东方各路军阀退兵后,随即互相残杀起来。 

3、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袁绍

4、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虽然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局面,但其始未免不心存忠义。诗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群凶作乱,义士讨伐,形势大好。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是说义士们起初希望结成联盟,心向着汉室,即通过讨伐这一举动来平定叛乱,拥护汉室。“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表明诗人是憎恶董卓等人作乱,渴望国家统一。  中间六句是交代这有关讨伐的情况: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导致的原因是“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袁术分裂,自立为帝;而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立刘虞为帝;他们搞分裂、谋私利,造成的结果是:“军合力不齐,踌躇而

5、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貌合神离、互相观望,畏缩不前、按兵不动甚至是自相残杀。  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是悲愤、失望的;把矛头指向了“二袁”,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略和远见卓识。  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由于连年战争,将士的铠甲不离身,长出了虱子;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着这荒凉、凄惨、惨绝人寰的景象,诗人不禁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表达了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6、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这首诗描述了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工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形势是大好的。可是,这大好形势,却被袁绍等野心家给破坏了。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诫之不成便加之笔伐。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为幌子,行争霸称孤之实,给予无情的揭露

7、,并对以此造成的战乱,予以严厉的抨击。诗的结尾描绘出因战争而造成的凄凉悲惨的画面,连年战乱,士兵们不能解甲归田,人民死亡惨重,百不余一,使富饶的北方,变得满目痍瘦,哀鸿遍野。到处是白骨累累,千里之内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这一惨绝人寰的图景,诗人发出了“念之断人肠”的呼喊。  《蒿里行》运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这首诗不仅时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它是汉未之实录,是史诗也。  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

8、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是曹操比较成功的作品,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还能领略作为诗人曹操的独特文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