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68603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5
《会考知识汇总·新陈代谢(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会考知识汇总·新陈代谢(4) 1、呼吸作用: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C6H12O6→2C3H4
2、O3+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2C3H4O3→6CO2+20[H]+少量能量;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C2H5OH+CO2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
3、、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能量,其中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
4、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粒、线粒体 1、同化作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 2
5、、异化作用:同时,生物体又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谢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 3、自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4、异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5、需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
6、量,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6、厌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7、酵母菌:属兼性厌氧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8、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学能来合成有机物的方式。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异同点:①相同点都是将无机物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②不同点: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 2、同
7、化类型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其中自养型分光能自养——绿色植物,化能自养:硝化细菌;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异养型;异化类型包括厌氧型和需氧型,其中寄生虫、乳酸菌是厌氧型;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厌氧型。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 3、新陈代谢的类型必须从同化类型和异化类型做答。。 4、光合作用属于同化作用,呼吸作用属于异化作用。 补充了解内容: 1、体液:人体内的大量液体称为体液。体液分为两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部的液体。 3、细胞外液:存在于人体内细胞外的液体。主要由淋巴、血浆和组织液组
8、成。 4、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外的液体环境,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5、缓冲对:是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6、稳态: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组织液能渗透到毛细血管形成血浆,也能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血浆可以再渗透到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而淋巴则不能再渗透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