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之城与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之城与图书馆学刊

ID:20760559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5

图书馆之城与图书馆学刊_第1页
图书馆之城与图书馆学刊_第2页
图书馆之城与图书馆学刊_第3页
图书馆之城与图书馆学刊_第4页
资源描述:

《图书馆之城与图书馆学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图书馆之城与图书馆学刊孙晓焕深圳市罗湖区图书馆广东深圳518021[摘要]一座图书馆能映射一座城市,一份学刊也能映射一座图书馆。“认识一座图书馆从学刊开始”,图书馆学刊被赋予了一个新职责。创办一份有影响力的,公开发行的,有关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正式刊物,应作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配套工程。[关键词]图书馆之城图书馆学刊ACityLibrariesandaLibraryPublicationSunXiaohuanShenzhenLuohuLibrary,Shenzhen,Guangdong518021

2、一、引语曾偶然读到一句话:“认识一座城市,从图书馆开始。”仔细想想,这个说法还真有些道理。其一、图书馆包含的知识与信息构成一个猜测宇宙的集合。因为“猜测”是复制宇宙的手段,所以图书馆如同一个宇宙模型。猜测的集合中充满意见的纷争、纠偏、相悖、相左、互质、互否,预示了宇宙内部的激烈和越来越趋向混乱,最终只能以“(广义)图书馆”的形式固定下来。真理的本质即在于意见合一,因此图书馆又可谓真理的化身。图书馆观念暗示着一座城市的认知观。其二、图书馆作为展示文明的窗口,它高大宽阔的馆舍、海量馆藏和领先的设施显示

3、出城市的财富力。事实上,经济越发达地区,图书馆盖得越大,馆藏量越丰富,技术手段越先进;它完善、温馨、自然、有序的服务,以人为本的主旨特性,注重提升弱势群体、残疾人等的教育素质,令低下层享有同等机会向上流动的职能本质,均体现出城市的亲和力与人文关怀;它的回廊内人头涌动,书架间川流不息,阅览室座无虚席,除了脚步和翻动书籍的声音而没有任何嘈杂,体现出城市崇尚知识的文化品质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其三、一座办得好的图书馆会提高所在城市的知名度,引发人们对该城市的兴趣和亲近感。认识一座城市可以从图书馆开始。那么,

4、认识一座图书馆,从何而始?前不久,在《深图通讯》编委会与通讯员工作会议上,许多专家提到“图书馆学刊是展示图书馆的重要窗口”,立即唤起了笔者的认同。“认识一座图书馆,从图书馆学刊开始”,图书馆学刊被赋予了一个新的职责。一座图书馆能映射一座城市,一份学刊也能映射一座图书馆。出版物数量迅速膨胀,众多新型媒体伴着高新科技呼啸而至,知识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发展,追求经济指标和短期效益,严重左右着办刊的指导思想和终极目标等因素,导致理论型、学术型、科研型等着眼于长线的传统纸型刊物危机四起,生存空间受到重重挤压,

5、作者群、读者群、发行量等指标全面下滑。不免令人惊叹:办刊难,办好刊更难,办好学刊尤其难!《深图通讯》是深圳图书馆人的刊物,需要大家共同关注,集思广益。以下是一隅之见。二、个性与共性毛泽东把个性和共性的关系看成是辩证法的精髓。根据辩证的观点,共性是从个性中抽象出来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就是相对和绝对、具体和抽象、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个性是品牌,共性是支撑”,是局部和整体互为作用的关系。开办某学科领域的学术性专刊,必须遵循学术共性,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的差异性战略。缺乏个性,充其量只能算

6、作泛泛之辈;失去了共性,个性便成了“空中楼阁”。个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摸索,需要积累。它可能以围绕学术、理论、实践方面的热点主题入手,也可能从新颖的理念、独到的视角、出众的栏目、别致的体裁、文字的风格,专刊深度剖析和稿件“集束化”的优势等造就,或抓住同行的疏漏在夹缝中寻求。总之,《深图通讯》要挑战现实,突破重围,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首先必须树立鲜明的个性。而今,图书馆学刊“独自耕耘的领地”已不复存在,要树立鲜明的个性,就应对同行进行全方位扫描,发现并抓住微小的空隙,走“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创新设

7、计思想”之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艰苦的努力一定能够得到回报。三、经典与普通刊物办得好与不好,另一个判断依据在于稿件的经典性。“经典”是相对的。它不仅需要量变的积累,还需要从充分的数量中比较而来。经典、普通、劣质三者的分量通常呈“鼓形”,两头小,中间大。笔者十分赞同专家的看法:出现一、二个经典就足以证明本期刊物的价值。图书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众多图书馆人向上流动的通道仅有一条——走职称的道路。作为图书馆领域的学术专刊,绝不能漠视帮助广大图书馆人获取职称的功能,更不能端着“

8、俯视众生”的架子对普通稿件不屑一顾。四、时代感具备时代感是专刊应有的品格。时代感就是要反映社会发展现阶段所提出的根本任务和完成这一任务所应倡导的精神,即反映时代的主旋律,传播的观念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再好的媒介缺乏时代感都难于引起受众的共鸣。然而,时代感即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能简单地与具体任务相配合。空洞则缺少深度,过于具体会显得单薄和重复。这并不是说,对具体任务一律采取拒绝的态度,原则上可以做某些适当的配合。所谓“适当”,就是以适于学术专刊的形式,通过配合的项目展现学术新理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