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53057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5
《2014中考化学复习备考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中考化学复习备考计划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让的学生上理想的高中继续深造,不让化学科拖中考的后腿,特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1、学生现状:特色班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很多学生对化学有一定牢固的基础。有的学生对化学不够重视,他们认为别的科目多考几分就可以抵化学分,尤其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当面临化学知识的拓宽和综合时,对此是望而生畏,最后,要么无所求,要么放弃。 2、教材体系:经过调整后的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发
2、展。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获得科学活动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中考走向:通过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分析,我认为,中考试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①2014中考化学复习备考计划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让的学生上理想的高中继续深造,不让化学科拖中考的后腿,特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1、学生现状:特色班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3、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很多学生对化学有一定牢固的基础。有的学生对化学不够重视,他们认为别的科目多考几分就可以抵化学分,尤其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当面临化学知识的拓宽和综合时,对此是望而生畏,最后,要么无所求,要么放弃。 2、教材体系:经过调整后的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获得科学活动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3、中考走向:通过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分析,我认为,中考试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①坚持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准确把握从《化学课程标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看学生能否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答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让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都能获得理想分数。 ②命题坚持尊重学生,不与学生为敌,不是总想把学生考住,而是思考如何让学生表现出自我——那就是:不出偏题、怪题、冷题。 ③坚持实践性原则: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加强对化学实验操作的考查,把学生必做的实验作为抽查的范畴,并且在考查化学知识试题也尽可
5、能与实验产生联系。 ④坚持实用性原则: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中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感受化学就在身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有用。近几年中考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试题比率逐年上升。 ⑤加强能力测试,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这点体现在开放型试题和信息给予题中,而且每年所占比例都在10%左右。 ⑥探究性试题的比例有所增加。 A、复习要求 ①要求掌握各章节知识要点,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②要
6、求掌握几种重要气体化学性质和制取,化学基本反应的四种类型,化学式的计算,常见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综合计算以及实验题的设计。 ③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结论以及物质的推断和鉴别。 ④要求学生了解身边的化学,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就在身边。 B、具体措施 以专项考点为轴心,以课时测试为切入点,避开华而不实的弊端,充分反映今年中考的几大趋势,专项考点设计在考查知识同时注重能力的考查,力求系统地体现中考题型功能和题型改革方向。 A系统复习 第一阶段是分块复习 主要任务是:一是构建学科知识网络,通过比较、分析、联想,逐
7、步形成对学科体系的整体知识。二是进行一定量的综合训练,达到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的目的。 化学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分类、结构、化学用语、溶液五个方面知识,近60个概念。本部分知识在中考中占32%.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而且分散在教材各章节中。许多学生能把课本上的概念倒背如流,认为有了知识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能力。然而一遇到概念辨析、概念判断、以及深层次的分析、综合、转化等实际应用题,解题能力却是很弱的。针对这些问题,复习这部分知识的方法是:每一个概念,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其中的关键词,对易混淆的概念分析比
8、较出相同与不同之处,对有包含关系的、有相互联系的概念分类归纳成网络。 元素及化合物 主要内容有:氧、氢、碳及其化合物;铁及铁合金;酸、碱、盐的性质及其代表物。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理论为指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