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协议.doc

悉尼协议.doc

ID:20748325

大小:2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5

悉尼协议.doc_第1页
悉尼协议.doc_第2页
悉尼协议.doc_第3页
悉尼协议.doc_第4页
悉尼协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悉尼协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方国家在20世纪中期已经意识到地区实行实质等效的人才互认的重要性,到八九十年代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专业认证体系。到21世纪,根据工程职业能力的分类,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体系被国际组织分为针对“专业工程师”的《华盛顿协议》、针对“工程技术专家”的《悉尼协议》和针对“工程技术员”的《都柏林协议》。其中,《悉尼协议》是针对接受三年制高等教育培养的工程技术教育的认证。虽然目前中国尚未加入该协议,但是全面加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走向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些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发展很大,但在质量上尚未充分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职业人

2、才的需求,这也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任重而道远。现有的专业建设,如培养计划的制订、授课方式的改进、职业意识的传授、毕业生要求的达成等等,更多的还是局限在国内同行借鉴、经验参考的层面上;高职教育所采用的国外经验如德国模式等,也大多是偏于教育者自身的需求方面,比如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等等。中国高职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走一条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抓手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这是“后示范”“后骨干”时期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悉尼协议》具有极强的参考意义。   二、《悉尼协议》的具体要求   如何借鉴《悉尼协议》开展中国高

3、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呢?关键是参照它的认证标准,把标准的要求转变为行动方案。   (一)培养目标   《悉尼协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如下要求:   1.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   培养目标应该与实际职业相吻合,应该包含专业相关工作需要的能力以及核心知识。同时培养目标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2.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课程设计   培养目标应提供相应材料证明专业课程能够支撑教育目标的达成,包括毕业生在毕业一段时间后对核心课程的评价;同时应论证课程目标中提升的能力知识是否为培养目标中职业所需的能力知识。   3.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及修订   须建立

4、必要的制度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包括学生和社会对培养目标达成的反馈;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该有学生、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应对学生专业认同进行跟进评价。   (二)学生   《悉尼协议》对学生进行了如下要求:   1.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2.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   3.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进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通过记录过程性评价的过程和效

5、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   (三)毕业要求   在高等职业工程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悉尼协议》有如下规定:   1.知识要求   《悉尼协议》规定了毕业生应具有如下知识:第一,对普遍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二,适用于本专业所属子学科的,用于支撑分析和建模的,以概念为基础的数学、数值分析、统计学及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通识内容;第三,本专业所属工程学科所需的系统化的、基于理论的工程基本原理;第四,专门性工程知识,能够为本专业所属子学科提供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第五,能够为使用实践性技术的工程设计提供支撑的知识;第六,适用于本专业所属子学

6、科的工程技术知识;第七,理解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辨识应用工程技术中的显著性问题,如职业道德和对经济、社会、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八,把握所属学科技术性文献中的有关知识。   2.能力要求   《悉尼协议》规定了毕业生应具有如下能力:第一,能够理解和运用知识;第二,对社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三,问题分析;第四,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第五,评价;第六,社会保护;第七,法律法规;第八,职业道德;第九,工程管理;第十,沟通;第十一,终身学习;第十二,判断能力;第十三,决策责任。   3.素质要求   《悉尼协议》规定了毕业生应具有如下素质:第一,工程知

7、识;第二,问题分析;第三,设计/开发解决方法;第四,研究;第五,现代工具的应用;第六,工程师与社会;第七,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第八,职业道德;第九,个人与团队;第十,沟通;第十一,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第十二,终身学习。   (四)课程体系   《悉尼协议》规定课程体系需要达到以下要求:   1.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2.包含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3.包含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

8、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有能力的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4.包含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至少占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