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34439
大小:33.6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5
《《论语》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读书笔记作者:孔子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6年1月内容提要:《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集而成。以记录言谈举止的方式,真实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追求,以及关于人生、伦理、教育等多方面的主张,揭示出孔子思想的哲学内涵和逻辑依据,从而全面反映了由孔子开创的儒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构成方式。《论语》共二十篇,虽呈现为零散的语录体形式,但孔子的思想脉络贯穿其中。从对现状的批判,到提出目标清晰的政治理想,从人类本质的思考,到人生行为规范的制定,从治政措施到文明教化
2、,从求学态度到认识方式,再加上从思想主干上孳生出的各个分支,孔子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孔子思想的完备结构,在《论语》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内容摘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P2)(看法:这句话从小就在读,虽明白其含义,但有时仍不能完全做到。尤其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P2)(看法: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
3、母是人之根本。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来,这是永远都无法回报的。不孝敬父母的人,永远不能和他做朋友。尊长爱幼是做人的根本之一。所谓“仁、义、礼、智、信。”有可能是当时缺失的东西。当时乱世,缺失的东西太多,所以被提倡的东西也多。当今社会亦是如此,问题严重了,就会被重视起来,大家都提倡的、都重视的,恰好是人们缺失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P3)(看法:每天数次自我反省,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
4、真诚守信了?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曾子前两个问题可以说都是在反省为人处事方面,最后一个问题说的是学业方面。可见儒家重视真诚守信的相处之道,这也是与人交往的根本。)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P3)(看法:这句话从三个方面阐述治理国家之道:严肃治世并有诚信;节约财用并爱护百姓;根据农时来使用民力。管理者能做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做事严肃认真,这是一种敬业精神,也是对社会和群体的敬畏和尊重;严守信用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立人之本。古人
5、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现代人能够做得很好更不容易。注重节俭,这是一种美德,爱护员工和人民是管理者的美德。使民以时,这是一种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农业生产规律、尊重农民生活规律的科学做法,我们现在可以把它推广到各个领域,那么这个词就是符合时宜地做事,根据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有利的条件,去做有利有益的事情。)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从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P4)(看法:古人认为做人首要的是孝,所谓的百善孝为先。孝表现为爱父母,尊重父母、顺从父母。出门前向父母道声别,回家向父母打声招呼
6、,父母需要照顾时必须在身边照看一下。生活中的尊重礼节必须要做到,与父母意见不一致,可以温顺地交流,当父母有错时采取温驯的方式指出等。在外面要尊重兄长,可以推广到年长的朋友。谨慎处事、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修养,对待人和事要讲究诚信,不欺人不欺已。博爱众人,与人为善,与修养的人、有良好品德的人交往成为朋友。在做人和做事上有余力之后,就可以学习种文化知识了。)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P6)(看法:“温良恭俭
7、让”是美德,温,待人温和;良,做人善良,与人为善;恭,待人恭敬;俭,是指俭朴,当今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人们攀比心理比较严重,做到生活俭朴而不浪费又不吝啬很困难;让,指谦让,做到谦虚忍让,没有一颗宽容的心,很难做到谦让。在当今社会,践行“温、良、恭、俭、让”这些修养的美德,要讲究度,不可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一味地严格要求自己。当时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与现代社会环境不一样。不合时宜地照办于已于人是有害的。“温、良、恭、俭、让”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比较高的要求,对平常人不可苛刻。提倡的不是
8、要求所有人都做到。道德标准应符合国民的实际素质,更要符合一个国家的国情,否则只会增强人们的精神负担。制定制度时不能按照道德标准去定,尤其不能按崇高的道德标准去制定。道德靠的是个人修养乃至整个民族修养,不是靠强制性的约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P8)(看法:好学而不求安居富足,超越利益追求精神食粮,现在好像已经很少能见到有这种心态的学者了,所谓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