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33640
大小:14.45 MB
页数:88页
时间:2018-10-15
《生物学奥赛辅导课件动物学1-两栖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Amphibia)属于四足类中的低等类群,初步完成了由水栖向陆栖的转变,各大系统基本具备了陆生脊椎动物的结构模式,但仍不能脱离水环境而生活。是硬骨鱼中的古总鳍鱼类在泥盆纪晚期演化而来。包括无足目、有尾目、无尾目3大类。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1.出现肺、不完全双循环:呼吸介质改变,需要产生适应空气的呼吸器官。2.出现五趾型附肢、脊柱进一步分化:空气浮力小,陆生面临支撑身体和运动的难题。3.表皮角质化:陆生空气干燥,面临维持体内渗透压、防止失水的威胁。4.脑进一步分化:陆地环境复杂,陆生需要完善的神经感官系统。5.感官,尤其是听觉器官发生适应陆生
2、的改造。内容提要:一、主要特征(一)体形(二)皮肤及其衍生物(三)骨骼系统(四)肌肉系统(五)消化系统(六)多样的呼吸途径(七)不完全双循环(八)排泄系统(九)神经与感官(十)泄殖系统二、两栖纲分类三、两栖类的起源四、小结与思考一、主要特征(一)体形蚓螈型、鲵螈型、蛙蟾型身体区分为头、躯干、尾和四肢四部分。1.头部头呈三角形,口裂宽阔,吻尖。吻端两侧有外鼻孔一对,其内有鼻瓣;眼大而突出,具可活动的上下眼睑和瞬膜;两眼后方各有一圆形鼓膜;雄性的咽部或口角之后有1~2内声囊或外声囊。蟾蜍无外声囊,而在眼的后上方有一对毒腺。2.躯干部颅骨后缘至泄殖孔躯干宽而短,前肢短小,后肢长大。前肢四指
3、,无蹼,后肢五趾,趾间有蹼,指趾端皆无爪。 特化:比如婚垫,有的雄蛙前肢第一指内侧膨大加厚,为抱对之用;树栖蛙类的指、趾未端膨大成吸盘。躯干部后端偏背侧有泄殖腔孔。澳大利亚红眼树蛙(二)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的基本结构由表皮和真皮组成1.1表皮多层细胞两栖类角质层的角质化程度不深,细胞核存在,细胞的界限还很明显,为活细胞,与真正陆生脊椎动物高度角质化的死细胞不同。这种轻微的角质化,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皮肤失水达35-80%。与角质化相联系,两栖类有蜕皮现象:在脑下垂体和甲状腺控制下,角质化表皮定期脱落,由下边的细胞形成新的角质层。切除这些内分泌腺,则不出现蜕皮。1.
4、2真皮包括外层的疏松层和内层的致密层,富含淋巴间隙和皮下血管。2.皮肤衍生物粘液腺、毒腺和色素细胞①粘液腺:多细胞泡状腺,保持润滑,有利于气体、水分的通透,可辅助呼吸、调节体温;②管状腺:雄蛙、雄蟾等趾内侧、胸腹部常在生殖季节成为有功能的腺体,分泌物有助于进行抱对;③毒腺:粘液腺变态为颗粒腺,产生神经毒素、血管毒素等影响神经肌肉活动,称为毒腺。如蟾蜍耳后腺--蟾酥箭毒蛙皮肤衍生物--色素细胞(三)骨骼系统两栖类在水栖过渡到陆栖的进化中,骨骼进一步加固、分化。1.头骨skull①头骨宽扁,脑腔狭小,无眶间隔,脑颅属于平底型;②外枕骨形成2个枕骨髁,与环椎相关节,头部可做点头运动,适于捕
5、食正前方的昆虫;③骨化不佳,有外枕骨、蝶筛骨、前耳骨等;④膜骨大量消失,听囊骨块暴露,眼眶与口腔相通,减轻头重,利于跳跃捕食与吞咽;⑤自接型头骨,初生颌退化,次生颌发达;⑥伴随中耳腔形成,舌颌骨转变为耳柱骨;⑦鳃弓退化,部分转化为支持舌和喉的骨骼,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①颈椎cervicalvertebrae:椎体不发达,有2个关节面与头骨枕骨髁相关节,形似环状也称为寰椎atlas;②躯椎trunkvertebrae:椎体多为前凹型,盘舌蟾科为后凹型,有尾两栖类为双凹型,蛙椎体为二种类型叫参差型椎体。2.脊柱2.1脊柱的分化③荐椎sacralvertebra:一块,椎体前面与躯干椎相关
6、节,后面与尾杆骨相关节,横突发达与腰带髂骨相连。后肢因而获得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适于跳跃运动;④尾椎:有尾两栖类尾椎在20枚以上,在无尾类愈合形成尾杆骨urostyle典型脊椎结构图3.带骨两栖动物的肩带不再与头骨愈合,腰带借荐椎与脊柱联结,这是四足动物与鱼类的重要区别。3.1肩带肩带加固,由乌喙骨coracoid、肩胛骨scapula、锁骨clavicle组成,联合处形成肩臼glenoidfpssa。有尾类的肩带大部分为软骨,缺乏锁骨;无尾两栖类还有上肩胛骨、前乌喙骨和上乌喙骨,左右上乌喙骨如并行称固胸型(蛙类);如呈弧形且左右重迭,称弧胸型(蟾蜍),是两栖类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3.
7、2胸骨从两栖类开始出现胸骨,胸骨是陆生四足类所特有的结构。蛙的胸骨分为两部分:在上乌喙骨的前方有一骨质的肩胸骨,其前方有一块半圆形的软骨质的上胸骨;在上乌喙骨的后方有一块硬骨质的胸骨或称中胸骨,其后方连有一软骨质的剑胸骨。蟾蜍缺少前方的肩胸骨和上胸骨。两栖类无明显的肋骨,故虽有胸骨,但不与脊柱形成胸廓。3.3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形成髋臼,与股骨形成髋关节,与荐椎相关节以支撑体重。耻骨位于髋臼腹面、髂骨和坐骨位于髋臼的背面,髂骨与荐椎横突相关连。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