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蝗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特性及转录调控研究

飞蝗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特性及转录调控研究

ID:20730485

大小:8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5

飞蝗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特性及转录调控研究_第1页
飞蝗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特性及转录调控研究_第2页
飞蝗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特性及转录调控研究_第3页
飞蝗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特性及转录调控研究_第4页
飞蝗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特性及转录调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飞蝗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特性及转录调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飞螳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特性及转录调控研宄【摘要】:几丁质是昆虫体壁和中肠围食膜的主要成分,几丁质合成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化生理过程,受激素等信号途径的调控。巾于高等动物不存在几丁质,因此昆虫几丁质合成途径是设计环境友好杀虫剂的理想靶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飞蜡(Locustamigratoria)为研究材料,对儿丁质合成关键基因谷氨酸盐:果糖-6-磷酸转氨酶(LmGfat)、UDP-N-乙酰葡糖胺焦磷酸化酶(LmUAPs)和几;1*质合成酶(LmCHSs)分子特性及转录调控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

2、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一、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特性分析利用qPCR技术分析了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在飞蝗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mRNA表达特性,结果表明:LmGfat、LmUAPl和LmCHSl在若虫体壁高表达,卵发育前期和后期及若虫蛻皮后表达量较高,龄期中间表达量较低;成虫期体壁低表达,LmGfat和LmUAPl在卵巢中恒定高表达,LmCHSl随着卵巢的发育表达量逐渐降低;LmUAP2和LmCHS2分别在脂肪体、中肠和胃盲囊中高表达,且在飞蝗整个发育期稳定表达;进一步的研宄发现LmCHS2

3、在中肠前、中、后段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原位杂交实验显示其转录本主要在胃盲囊柱状细胞形成的顶端区域中。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mRNA表达特性不同,表明其生理功能的差异。二、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的功能研宄利用RNA干扰技术进一步研究了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LmGfat、LmUAPl和LmCHSl负责体壁儿丁质的合成;注射各个基因的dsRNA后,体壁切片的组织学观察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新表皮几丁质合成量显著减少,导致飞蝗因蜕皮困难死亡;LmCHS2基因对中肠围食膜几丁质的合成起关键作用,注射dsC

4、HS2组中肠围食膜不完整或完全缺失,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使飞蝗因饥饿死亡。三、LmBR-C和LmE74基因的分子特性及功能分析Broad-Complex和E74是锐皮激素信号传导的早期应答基因,通过搜索飞蝗转录组数据库,获得6个BR-C和2个E74的同型异构体。以共同区域设计引物进行qPCR,结果表明:LmBR-C和LmE74具有不同的组织分布和发育阶段表达特性,在肌肉和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体壁中表达量也较高;这2个基因均在卵-若虫-成虫期表达,但呈现不同的表达特性。在四龄或五龄若虫期注射LmB

5、R-C的dsRNA后,LmBR-C基因没有明显下调,而LmE74基因的表达则被显著沉默,但E74表达下调后并未影响飞蝗的生长发育,注射dsE74的飞蝗亦能成功羽化为成虫。四、LmEcR和LmRXR基因的分子特性及功能分析LmEcR和LmRXR在脂肪体、肌肉、体壁和前肠中高表达,卵发育后期及若虫蜕皮后表达量均较高。注射dsEcR或dsRXR均导致飞蝗高致死率,五龄第2天注射dsEcR组飞蝗发育吋间延迟,当对照组已完成正常蛻皮进入成虫时,处理组仍处于五龄若虫期,直至死亡。而注射dsRXR组飞蝗发育时间

6、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均因蜕皮困难死亡;切片的组织学观察显示,注射dsEcR组飞蝗旧表皮与皮细胞层没有分离,而注射dsRXR组飞蝗表皮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五、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的转录调控利用RNAi技术将LmEcR和LmRXR基因和早期转录因子LmE74的表达沉默后,并不影响几丁质合成关键论文发志专家基因(LmGfat、LmUAPl、LmCHSl和LmCHS2)的mRNA表达;解剖飞蝗体壁进行体外组织培养,加入20E后,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亦没有显著变化,表明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不受20E的调

7、控。研究发现进食影响LmCHS2基因的表达,饥饿处理后LmCHS2基因在中肠中的表达被显著抑制,重新进食后,该基因的表达快速上调。基于上述结果推测几丁质合成关键基因的调控模式存在差异。六、氟虫脲处理飞蝗后差异表达基因的DGE分析氟虫脲浸渍法处理飞蝗后,试虫均在蜕皮时死亡,进一步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诺(DigitalGeneExpression)分析氟虫脲处理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显示:氟虫脲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主耍集中在生物代谢,涉及蛋白、脂类、核酸、糖类等;部分几丁质酶、表皮蛋白及解毒酶系(羧酸酯酶

8、、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P450)基因在氟虫脲处理后也有显著变化。分析认为氟虫脲可能通过影响多个代谢通路的基因而使飞蝗致死,这些变化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氟虫脲的潜在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宄和探讨。【关键词】:飞蝗几丁质合成转录调控氟虫脲数字基因表达谱【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Q78【目录】:中文摘要12-14ABSTRACT14-17第一章前言17-371.昆虫的生长发育17-181.1昆虫变态发育的类型171.2昆虫的体壁与围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