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22612
大小:55.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5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了解,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不同的发展。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宄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素养;认知水平;数学活动经验;质疑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03101一节
2、好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绝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探究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素养。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学习,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所谓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在现今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也不局限于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很多模糊的认知,所以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准确把握学生知识、能力的切入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
3、,rti于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成人不一样,教师不了解他们,就不能在教学中选择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如教学“认识负数”时,我尝试不制作一张幻灯片,整节课只有粉笔、黑板,教学资源为学生在生活中对负数的认识。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一些学生己经有了对负数的模糊认识,于是我利用谈话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从学生讲述对负数的了解中找寻教学的突破口。这样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进行教学,很好地找到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呈现了一节朴实无华却具有生命力的课。正如张兴华老师说过的:“一堂好的数学课,真正打动人心的,还应该是数学本身的魅力和力量。除此,别无其他!”另外,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可分为
4、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任务:二是学生之间通过合作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三是学生独立或合作都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那么,哪些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对于这一点,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对于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完成,使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教学不仅自然、简单,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快乐。二、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很多教师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增加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可是更多的时候,我思考的是为什么要让学生经历与体验。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如知识,虽然学生学
5、习时记住了很多的公式、概念,但真正留下的是思考方式、做事?B度。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动手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以往备一节新课时,我会认真研读教材,如果要上公开课,可能看的教学设计会更多一些,重点考虑的是该怎样设计教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思考更多的问题,如“讲授这个知识点的价值是什么”“讲授完这节课,会给学生留下什么”等。讲授的知识学生会忘记,但是这些活动经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处事方式等,这也许就是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十大核心素养的原因。知识是有限的,而经验是动态的、复杂的
6、、模糊的、发展的,但是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在我们步入社会后,儿时所学的知识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而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经验,方是具有生长性、生命力的。数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积累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探宄,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是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通过自己研宄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7、如复习课上的三个过程一一“叫学”“搅学”“教学”,“叫学”是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干什么、有什么目的,或者说要研究什么。“搅学”指把与这节课相关的知识、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质疑、辨析,因为只有通过对比,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否不止一次发现学生懂得“投师所好”?因此,教师应认真思考:“学生真的没有疑惑了吗?学生除了唯书、唯师的因素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在过去的常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曾有意识地暗示或下意识地期望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我突然想到这样一句话:“慢举30秒,回答会更精彩!”也就是说,学生需
8、要吋间去感悟,需要吋间去质疑,需要吋间让思维发生碰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