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17371
大小:135.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15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知识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1、P1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2、P1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资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料。3、P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4、P1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5、P1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6、P2现代劳动经
2、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二、效用最大化7、P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动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8、P2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9、P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10、P2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三、劳动力市场11、P2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12、P3通过居民户与企业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从供给的角度看,是要素服务收入
3、;从需求的角度看,是要素使用成本)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13、P3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14、P3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15、P3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16、P3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17、P3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四、
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8、P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19、P3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20、P4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1、P5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使互惠交换不能实现。主要障碍有: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22、P5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
5、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23、P5由于劳参率指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故它成为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24、P6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ES(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25、P6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1)供给无弹性,即ES=0,表示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表示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6、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5)1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26、P6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变动趋势: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率下降。(原因:①入学率提高;②经济结构升级;③各部门对高学历者的需求;④高学历高工资等)。2)女性劳动率呈上升趋势。(原因:①对女性教育水平提高;②制度劳动时间缩短;③人中出生率下降对家
7、务劳动的全面影响;④科技进步对家务劳动效率的全面影响等)。3)老人的口劳参率下降。(原因:收入保障制度及养老保险的完善和推广)。4)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动率保持高位水平。27、P6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的主体。28、P7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男性成年人的流动表现为就业者和失业者间的流动,被称为一级劳动力;相对的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的劳动力群体被称为二级劳动力。29、P7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
8、参与率下降。30、P7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二、劳动力需求:31、P8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32、P8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这是我们分析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33、P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1)需求无弹性,即Ed=0,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与横轴垂直的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