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msol的仿真实验

基于comsol的仿真实验

ID:20707982

大小:324.2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5

基于comsol的仿真实验_第1页
基于comsol的仿真实验_第2页
基于comsol的仿真实验_第3页
基于comsol的仿真实验_第4页
基于comsol的仿真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comsol的仿真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实验0的熟悉掌握COMSOLMultiphysics软件,通过3D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铂电极-玻璃体-视网膜的分层电刺激模型。深入研究电极如何影响电刺激效果,系统的分析了电极尺T、电极到视网膜表面的距离等参数对视网膜电刺激的影响,为视网膜视觉假体刺激电极的刺激效果提供指导意义,进一步优化电刺激效果,达到提高人工视觉的修复效果。二、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COMSOLMultiphysics软件三、实验原理影响视网膜电刺激效果的因素有许多:电极尺寸、电极距视网膜距离、电极形状、电极排列等,这里主要从

2、电极尺寸,电极距视网膜距离来探讨。视网膜电刺激模型通过参考视网膜解剖结构构建,电刺激的有效响应区域取决于神经节细胞层(GCL)电场强度是否大于1000V/m,当大于该值时认为该区域神经节细胞能够兴奋,进而指导电极尺寸、电极距视网膜距离的参数。四、实验内容根据视网膜的解剖结构来构建相应的视网膜分层模型,模型总共分为8层:玻璃体层,神经节细胞层,内网状层,内核层,外网状层,外核层,视网膜卞区域,色素上皮层,脉络膜及巩膜。根据视网膜各层的导电特性来设定相应的导电率,模型构建,设置边界条件。在电极处施加相应

3、电流刺激,规定神经节细胞层(GCL)电场强度(〉1000V/m)时认为能够引起视神经细胞兴奋,在确定的电流强度下,神经节细胞层(GCL)层电场强度大于1000V/m的区域认为有效响应区域,进而判断电极刺激的有效响应区域,指导电极尺寸I、和电极距视网膜距离h等参数设置。其具体实验步骤如1所示:1、根据视网膜的解剖特性构建视网膜分层模型。模型在三维模式下电磁场子目录下的传导介质DC场下建立。进入建模窗口后,在绘图栏下设置模型为圆柱体,输入各部分的长宽高数值,轴基准点为I员I柱体的阙心坐标。模型分为9层(

4、11个求解域),其示图如下:图1视网膜分展模型2、模型建好后,在菜单栏下的物理量里面选择求解域设定,对示图的11个求解域进行设定传导率,如图2所示,其中每一层的电导率情况参考于视网膜导电特性。求««鈐钼方«式-▽(C7V-J*)物理s初抬中元利料旺性与涵軔糾资料E财律求解域设走-传导介质DC(dc)求解埼迭择tT组□fl体送轻wa动本wr去达式0Q)°传导s关系传导$0.0124v导入.中fe«述V-2外漆电滾密度V-3电茏毋取涌应用«助s/»导电军确定U图2求解域参数设置3、边界设定。在求解域设置

5、好后,同样在在物理量目录下的边界设定里面对模型边界进行设置。模型中除了地面接地,其他各外表面设置为电流流向,初始值为0。内部表面除了电极内表面视之为电流源输入,其他各内表面设置为连续边界。4、在完成上述步骤,设置电流源电流输入大小值。然后对模型进行网格化,如下图所示。最后在菜单栏里的求解里选择进行求解,对模型求解,之后利用菜单栏里的后处理里的功能对模型进行求解后续美化处理,完成实验,如图3所示。图3模型网格化图和求解结果图在仿真实验中,做了6组仿真模型,分别在电极距视网膜距离处于h=50um,h=1

6、50um,所用电极半径r为25um〜150um,恒定刺激电流为50uA(电流密度不同)情况下,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莳大佰:5000^■5000■4500™4000——3500——3000r-2500^^2000^^1500■1000莳小佰:1000图4电极到视网膜距离h=5()Um电极半径r=25um时电刺激分布图最大佰:5000^■5000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最小佰:1000图5也极到视网膜距离h=50um电极半径r=75um时电刺激分布图切面:电场

7、,襖[V/m]-0.5最大伍:5000n500045004000——3500•-30002500U200015001000最小值:1000图6电极到视网膜距离h=50um电极半径r=150um时电刺激分布图最大值:1250^■125012001150110010501000最小值:1000图7电极到视网膜距离h=150um电极半径r=25um时电刺激分布图5■丨■=JnU切面:电场,模[v/m]最大倚:125012001150110010501000最小值:阁8电极到视网膜距离h=150um电极半径

8、r=50um时电刺激分布阁12501000切面:电场,横[v/m]莰大佰:1250125012001150110010501000最小值:1000图9电极到视网膜距离h=150um电极半径r=100um时电刺激分布图六、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上述仿真主要研究了在相同电流强度刺激下不同电极尺寸和电极距离视网膜距离对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层(GCL)有效相应区域的影响。理论上,小的电极尺、r容易在阵列上实现单位面积不的高密度排布,满足视网膜上电刺激产生高分辨率的视觉要求。实际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