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07061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5
《广告语篇的同一修辞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一、选题:广告语篇的同一修辞Advertisingdiscourse:ARhetoricofIdentification二、选题意义对广告语篇进行同一修辞研究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理论价值。广告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促进生产、扩大流通、指导消费、方便生活等重要作用。作为实现上述功能的媒介——广告语篇将广告活动的参与者,商家、产品和受众联系起来,他们在语篇中的修辞关系,并非简单的劝服与被劝服。广告语篇的修辞研究揭示修辞过程,可以观察商家达到目的的修辞策略,修辞在受众身上起作用的过程。因此对广告语篇的建构和理解,对广告受众有效利用广告起到指导作用。研究广告语
2、篇对促进我国广告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广告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叫卖、幌子等广告的原始形式,到明代中叶的书刊广告虽然曾引领世界先锋,但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导地位的漫长历史,我国的广告发展,虽经民族资本、民族经济的促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相对滞后。“1979年春,上海的报纸开始刊登商品广告,上海电视台在1979年1月28日首先播放了一个关于补酒的广告”(徐白益,1994)。从此,我国现代广告蓬勃发展起来。如今,随着我们和世界交流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广告在国际商贸、文化交流、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
3、著。广告作为窗口也面临着与世界接轨的任务。产品的竞争就是广告的竞争。我们研究广告语篇的修辞,有助于我们对广告修辞活动的认识,促进我国广告走出国门;同时可以有效地利用引进广告。研究广告语篇的同一修辞具有理论价值。对广告语篇的研究目前主要从广告语篇的文体特征描述、文体功能分析、语用学解读、交际视角和实用修辞几个方面展开。所谓的实用修辞研究主要局限在对广告在语音、词义和结构等方面的修辞手段和诉求技巧等方面(详见研究现状分析)。它们虽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广告语篇的特征,但对于广告语篇的修辞过程、广告取效的修辞机理尚无深入的研究。随着新修辞学的发展,修辞的目的已由劝说走向同一
4、和合作。运用新修辞的理论了研究广告语篇无疑开阔了研究视角,同时深化对广告修辞的认识。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新的销售理念使营销活动的中心转向消费者;现代市场的变化使广告修辞活动参与者的地位也发生着变化。三、广告语篇研究现状广告被著名的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为“Advertisingisthenonpersonalcommunicationofinformationusuallypaidforandusuallypersuasiveinnatureaboutproducts,servicesorideasbyidentifiedsponsorsthroughthevari
5、ousmedia”。可见广告是边缘性学科,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地位。信息传播学、营销学、心理学、符号学、修辞学等学科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广告有所关注。信息传播学关心广告信息的特点、分类、广告信息运动的规律、传播系统、媒介等要素;营销学研究广告如何促进销售;心理学关注广告人对消费行为的心理把握;符号学关心各种符号在广告中的作用;修辞学不仅渗透在其他学科中,而且作为独立的学科关注广告的取效及其修辞过程。..本研究的对象广告语篇,是一类特殊的语篇类型。语篇到底是discourse还是text学术界很有分歧,有的学者(如McArthur)从书面语和口语两个方面加以区别;有的学者(
6、如黄国文)则发现了这对术语使用上的学术地理倾向。广告语篇因其媒体的多样性,既指书面语篇(报刊、杂志、传单等),又指口头语篇(广播、电视等)。就本研究而言,我们把语篇局限在书面形式上,当然包括口头广告的书面形式。广告语篇的研究路向有以下几个方面。1.广告语篇的文体特征描述对广告语篇的文体特征描述存在着广告语篇有无文体规律的分歧。主流观点认为,广告语篇在微观和宏观上存在着语篇各层次上的一定规律性和广告语篇特有的文体结构。LeechG.N.的《广告英语》(EnglishinAdvertising)(1966)可以说是这方面研究的权威著作,他从语音、音位、语法、词汇等方面
7、对书面广告的特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国内学者侯维瑞(1988)、龙智华(1988)、范亚刚(1994)、张健(1995)、徐亚萍(1998)、谭卫国(1998)、刘芳(1999)、赵方(1990)、陆晓红和董榆萍(1996)等众多学者均撰文著书描述广告语篇的文体特征,并总结出广告语篇多用简单短句、常用并列结构、少用否定句式、现在时最普通等语法特征和新词创造、口语化气息等词汇特点。对语篇宏观层次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对广告文本结构的特点评说和语篇模式两个方面,前者如文旭(1994)、黄国文(2002)、朱丹亚(2001)、陈荣胜等(1992)等;后者如马南(2001)、
8、黄国文(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