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05293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4
《截流施工准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葛洲坝集团额勒赛项目部保截流各项准备工作汇报各位领导:上午好!在业主、总包方、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中国葛洲坝集团额勒赛大坝标项目部通过一个多月来的艰辛努力,目前进场设备已达98台套,项目部进场中方管理和作业人员123人。项目部在围绕保截流这一中心,大坝标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项目部营地规划建设基本完成,预计12月10日具备入住条件;砂石加工系统基本完成场地平整和系统工艺设计及设备采购工作;坝肩开挖及施工道路已基本形成;截流方案设计报审工作已完成,截流围堰的基础清理已全面展开。截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为做好截流前的最后冲刺,2010年11月25日项目部召开了
2、:"大干三十天,保按期截流"动员大会。(一)截流庆典仪式准备工作按华电集团项目公司及华电工程总包方“关于葛洲坝集团额勒赛大坝工程施工项目部承担的额勒赛上电站大坝工程截流会场布置”专题会要求,2010年11月26日开始截流会场选址和规划布置设计工作,设计方案于2010年11月28日通过并上报华电工程,现场投入反铲5台、自卸车10台用于场地平整,视线通道障碍清理及观礼台平台搭设投入各种人员30多人。葛洲坝额勒赛项目部一定会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确保截流庆典所承担的庆典会场场地平整、停机坪、进会场道路修建及维护、观礼台搭设等各项任务按期完成。(二)截流施工准备工作2010年11月10日,截流前各
3、项施工准备已经全面展开,围堰位置按照全年10年一遇挡水围堰要求作了调整,截流施工方案已经报批。围堰部位边坡清表和开挖已经完成,左右岸截流施工道路已经修建,左右岸截流备料正在紧张进行,计划左岸备料1500m3,右岸备料3500m3,主要为龙口段抛投备料,其中包括500m33大石用于龙口困难段抛投。截流预进占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计划在12月初开始预进占,在12月16日完成左右岸预进占形成30m龙口,截流前再缩窄到20m左右,龙口抛投量约3000m3左右,龙口段左右岸双向同时进占,确保在半小时左右完成截流。截流期间,左右岸布置反铲10台,15~20t自卸车30辆,2台SD22推土机。目前,现
4、场反铲挖掘设备已有17台,SD22推土机2台,自卸车24辆,其中15t自卸车14辆,20t自卸车10辆,并准备在截流前再组织10辆20t自卸车进场。(三)进场道路工程截流前保通措施截止到2010年11月30日,进场道路A1包工程累计完成路基8km,路面手摆片石6km,涵洞38座。目前路基路面分为9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涵洞分为6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桥梁分为2个工作面同时施工。计划在截流前完成全部涵洞工程,148公路路面恢复,全线路基基本完工,路面手摆片石和水稳层开始全面施工,全线具备通车条件。具体措施如下:1、增加设备资源自从实施赶工计划以来,我部已增加反铲9台,推土机4台,自卸汽车7台,振动
5、碾2台,平地机2台、25t吊车1台。目前现场累计已有反铲23台,推土机10台,自卸车21辆,振动碾8台,平地机2台,液压锤3台,吊车1台。随着工程进展我部将陆续增加液压锤2台,自卸汽车8台,反铲2台,平地机1台,吊车1台。2、加强组织与管理延长设备的工作时间,具备夜班施工条件的部位安排进行夜班作业。因地制宜,对于目前通行条件较好的地段不安排施工,集中设备加快对通行条件较差4段路基K1+000-K2+000、K6+000-K7+000、2.7km改线段、K13+000-K15+000和4座涵洞K0+997、K1+400、K2+250、K2+710进的施工,确保道路畅通。为确保按期截流,我们
6、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增强时间观念。加快工作节奏,推进工作速度,紧紧围绕保按期截流大局,发扬勇于面对困难,善于开拓创新,敢于攻坚克难,乐于牺牲奉献的精神。狠抓细节,按照截流目标,精心安排,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坚定信心和决心,确保按期完成截流目标。3二是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紧紧围绕截流目标,做到目标一致、团结一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推进保截流。三是要始终坚持一流的工作标准。技术先行,精心策划,注重细节,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办法。结合现场特点,做到工作在现场、指挥靠前沿、解决问题在现场。坚持一丝不苟抓质量,一刻不松抓安全,一步不放
7、抓进度,确保截流的顺利实施。四是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广泛发动群众,科学策划方案,狠抓落实,强化责任,积极营造氛围,全力以赴抓进度,凝心聚力确保截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期完成。项目部将以“打破常规,超越自我;敢于胜利,永争第一”的必胜信念,为全面实现截流成功的目标而努力奋斗!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