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尾目线虫病ppt课件

毛尾目线虫病ppt课件

ID:20693249

大小:12.58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0-15

毛尾目线虫病ppt课件_第1页
毛尾目线虫病ppt课件_第2页
毛尾目线虫病ppt课件_第3页
毛尾目线虫病ppt课件_第4页
毛尾目线虫病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毛尾目线虫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毛尾目线虫Trichurata病由毛尾目线虫的毛尾科、毛形科和毛细科的线虫引起的疾病。(一)分类科种或属宿主毛尾科Trichuridae毛尾线虫Trichurisspp.猪、羊毛细线虫Capillariaspp禽类毛形科Trichinellidae旋毛虫Trichinellaspiralis猪、人等其它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p.(二)一般特征虫体前细后粗;无唇.片和口囊,如有也相当不.发达;食道细长,藏于许多腺细胞stichocytes内,呈算珠状;有杆状带baccilaryband,为角皮下组

2、织生成的一种特殊组织;雌雄虫都只有一个性腺gonad,即雌虫为单管型子宫monodelphic,雄虫有一根交合刺;虫卵为腰鼓状,两头有卵塞polar。(三)毛尾线虫(鞭虫)1.虫体种类和形态毛尾线虫前细后粗,细端长,粗端短,形似鞭状。故称鞭虫。细长部为食道部,短粗部为肠管和生殖器管。雄虫尾部弯曲,有1根交合刺,包藏在交合刺鞘内,雌虫后端钝圆。阴门位于粗细交接处。虫卵棕黄色,腰鼓形,卵壳厚,两端有塞。猪毛尾线虫T.suis,寄生于猪的盲肠。雄虫长20~52mm;雌虫长39~53mm;羊毛尾线虫T.ovis,寄生于

3、羊、牛等反刍兽的盲肠和结肠。雄虫长50~80mm;雌虫长35~70mm;球壳毛尾线虫T.globulosa,寄生于绵羊、山羊和牛等反刍兽;狐毛尾线虫T.vulpis,寄生于犬和狐的盲肠。猪毛首线虫3.雄虫尾端4.雌虫尾端5.虫卵3545猪毛首线虫1.雌虫2.雄虫12狐毛尾线虫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感染期为含有L1的虫卵。在体内不经移行,在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猪:潜隐期:30~40天;成虫寿命:4~5月。羊:潜隐期:12周。猪毛首线虫发育史简图3、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幼畜,1.5月猪即可检出虫卵,4月龄猪虫卵数和

4、感染率都急剧增高,14月龄极少。虫卵抵抗力强,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四季均可感染,夏季感染率最高。4、症状一般无症状,有时会出现肠卡它。5、治疗需多抗线虫药对毛尾线虫效果欠佳,但羟嘧啶和杀螨菌素milbemycin效果较好。(四)毛细线虫病由毛细科Capillariidae毛细属Capillaria多种线虫寄生于禽类的消化道引起的。1.种类、宿主和寄生部位种类宿主寄生部位有轮毛细线虫C.annulata鸡嗉囊、食道鸽毛细线虫C.columbae鸽、鸡、吐绶鸡小肠膨尾毛细线虫C.caudinflata鸽、鸡小肠鹅毛

5、细线虫C.anseris鹅小肠、盲肠2.形态虫体细小,毛发状,其前部细,后部粗。细部小于或等于粗部。与毛尾线虫结构类似,雌虫阴门位于前后交接处,雄虫有一根交合刺,和一个交合刺壳;虫卵两端有塞。寄生于禽类消化道内。常见的有上述4种。小的不到10mm,大的可达60mm。3.生活史有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种生活史。鸽毛细线虫:直接发育,其过程同毛尾线虫。有轮和膨尾毛细线虫:间接型发育,中间宿主为蚯蚓。4.致病作用和症状虫体在寄生部位掘穴,造成机械和化学刺激。轻度感染时,寄生部位出现轻微炎症和粘膜增厚;严重感染时炎症和增厚更

6、为严重,出现粘性分泌物、粘膜脱落、坏死等病变;食道和嗉囊出血、表面粘附虫体。一般会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是肠炎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鸡只死亡。鸽感染后造成嗉囊膨大,可压迫迷走神经,进一步造成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和麻痹。5.诊断和治疗粪便检查;尸体剖检;常用的抗线虫药均可使用。(五)旋毛虫病是由毛形科Trichinellidae、毛形属Trichinella的旋毛形线虫T.spiralis寄生引起的。1.虫种、宿主和寄生部位:病原:旋毛形线虫T.spiralis;宿主:猪、人、犬、猫、鼠类、狐狸和多种野生动物;寄生部

7、位: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1、形态目前资料表明,毛形属线虫共有八个种。但常见的仍为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其它7种分别为T.nelsoni、T.britoci、T.nativa、T.pseudospiralis等。旋毛虫是一种很小的线虫,雄虫长1.4~1.6mm,尾部泄殖孔外侧有一对耳状交配叶,中间有两个小乳突,无交合刺。雌虫长3~4mm,阴门位于食道部中央。为胎生。幼虫多寄生于动物的横纹肌细胞之间,可长达1.15mm,能形成包囊,包囊内一般有1~7条虫体。包囊有内外两

8、层壁。外层薄,是机体炎性反应的结果。内层厚,是机体对被损伤细胞进行修复中由成肌细胞转化而成。虫体蜷曲在包囊内。包囊呈椭圆或圆形,连同两端的囊角便呈梭形,长约0.5~0.8mm,其纵径与肌纤维的方向一致。123旋毛虫幼虫1.蜕囊的幼虫2.幼虫钻入肌肉内3.在肌肉内形成包囊旋毛虫1.雌虫2.雄虫3.雄虫尾端1232.生活史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宿主感染后,先为终末宿主,再为中间宿主。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