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ID:20684656

大小:4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4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第1页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第2页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第3页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第4页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习近平同志在辽宁考察时强调,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敬则无娇气,无怠惰之气。领导干部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具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具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著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要敬畏党纪国法。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谁把党纪国法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党纪国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2、,更应敬畏法纪之威,常怀畏惧之心,学法知法,用法守法,切不可置党纪国法于不顾,钻法规制度的空子。只有尊重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才会严格按照法纪办事行事,才不会做超越法纪的蠢事,才不会“耍特权”。如果缺乏对党纪国法的敬畏感,就会轻蔑法纪,心存侥幸,放纵自我,以身试法,最终受到法纪的惩罚,失去的将是人生的自由。对法纪存有敬畏感,就会多一些自律,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自省,少一些放纵。心存敬畏,自会培养一腔正气,使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要敬畏组织。没有哪一个干部的成长和成功可以离开组织的教育和培养。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摆不正个人和组织的位置,被提拔重用了,认为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能

3、力应该得到的,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认识不到组织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是让你发挥能力和特长,为更多人服务。不能用努力工作回报人民、回报组织,而是凌驾于组织之上,一手遮天、独断专行,辜负了组织的希望、人民的重托。所以,领导干部要敬畏组织,应该将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全局工作的开展之中,不搞“小圈子”,要自觉维护大局与团结,抵御歪风与邪气,以优秀品格和工作业绩回报组织,赢得组织的认可和他人的尊重。要敬畏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堕落;它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权力为民则利,为己则害。陈毅同志曾经劝导领导干部如何审慎地对待手中的权力:“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4、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鉴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如何用权、如何过好权力关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常剖析自己,想一想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有如履薄冰、似临深渊之感,自觉做到警钟长鸣、牢记宗旨、清正廉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要敬畏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领导干部要永葆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情。只有这样,才能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忠实地为人民群众办事,以

5、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办人民群众之所需,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才能恪守道德准则,严守法纪法规,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领导干部要常思民生之艰难,常查百姓之疾苦,做到站起来是把伞,为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是头牛,为人民鞠躬尽瘁。一、何谓“敬畏”敬畏,是一个神圣的字眼,敬畏祖先、敬畏神灵、敬畏自然、敬畏公平正义……它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无论是救亡图存,还是建设国家,抑或是重建道德,敬畏是一个总也绕不开的话题。从字面上看,“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有“慎,谨慎,不懈怠

6、”之意。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关于敬畏的名言:“有两件事,我愈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一是我头顶上这方星空,一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敬畏之心源自于信仰,敬畏不是惧怕,而是一种心怀神圣感的“尊敬”和“惶恐”。老子曾云:“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三思后行,行有所循,行有所止。这也和我们现在正在在提倡的“底线教育”相契合。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畏中国传统文化对敬畏有很深入的思考,最有代表性有儒家、道家和佛家。儒家是强调敬畏的,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翻译过来就

7、是,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有天命而不敬畏,轻视大人,对圣人言也会加以戏侮。过去多把“畏”解释为“怕”或“恐惧”,把“大人”解释为天子诸侯等“居于高位的人”。如此一来,“君子三畏”便成了很多人攻击孔子的证据,说儒家要的是对命运的屈从和对官僚的畏惧,自然不值得认真对待。其实,这是对儒家的重大误解之一。对孔子所说的天命,《中庸》有一个解释说,“天命之谓性”,认为使万物生长发育的本性就是天命。用现代的话说,其实就是自然规律。那什么叫“大人”呢?在《孟子·离娄下》中有句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