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论文范文参考

旅游论文范文参考

ID:20679732

大小:77.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14

旅游论文范文参考_第1页
旅游论文范文参考_第2页
旅游论文范文参考_第3页
旅游论文范文参考_第4页
旅游论文范文参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旅游论文范文参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旅游论文范文参考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旅游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遗址旅游是以历史文物古迹为主要游览对象,满足游者感受历史、求知、求奇、求异愿望的文化旅游。遗址旅游肇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欧洲贵族社会中流行的埃及金字塔旅游。  随后,欧洲考古热潮在18世纪到19世纪进一步带动了遗址旅游的发展,造就了意大利的庞贝城遗址、希腊的迈锡尼王宫遗址和克里特宫殿遗址等著名的遗址旅游胜地。我国遗址旅游资源的开发始于博物馆,其中兵马俑博物馆

2、、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定陵博物馆是早期的代表。缘于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应用导向”和“热点导向”的主流,我国遗址旅游开发多采用了遗址博物馆、遗址旅游区、遗址公园、创意产业和考古活动参与等五种模式。这些模式都遵循回填保护和现状保护的“死保”原则,从而在保护意识不强、思想认识偏差和体制牵制等方面给遗址保护与开发设置了人为障碍。时至当代,遗址保护需要走出“全面保护、拒绝开发”的死胡同状态,选择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这一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遗址保护相关方所认同。  从旅游消费需求趋势来看,旅游者兴趣已转向于

3、“发现过去”,已然不仅仅满足于独特文化的展示与体验,而是寻找这些独特文化的符号和核心价值观,因而,文化旅游的开发也不仅仅是特殊文化的“物理性存在”,更要求将这些文化符号(如图腾、服饰、建筑、歌舞、饮食、观念等)抽象化,并赋予空间生产的意义,以“人文性存在”进行展现。借助于大遗址旅游思路和文化空间研究的视角,本文将以武陵山区土司遗址群的旅游开发为个案,尝试探讨文化旅游空间的构建方式,从而厘清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一、大遗址旅游及其文化空间研究动态  大遗址是指反映一个民族或

4、国家在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和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大遗址是文化遗产中文物价值突出、规模特大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多数是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地。  作为历史事件的物质载体或证据,大遗址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但众多大遗址作为物质遗存,因风化现象严重、实用性差等自身的资源特质原因,使得其参与当代经济生活的程度较低,资源转化为

5、产品都存在相当难度。从2005年起,我国已启动大遗址保护项目,明确了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确定了大遗址资源保护与利用方式多元化利用思路。  随着大遗址保护观念的改变,大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受到经济利益、文化需求、旅游需求、媒体关注、学科发展等因素的推动,加速了大遗址与旅游的联合,越来越走向深入。受到有效保护的文物大遗址,形成了一流的文化积淀与生态环境。大遗址保护投资,必然集聚新的经济特性,即可以通过对文物遗址本体的保护,依托于展示及合理利用,改变遗址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关系与经济发展模式。从中国文物遗产遗

6、址类旅游开发建设的高度,优化旅游供给,开发“遗产遗址旅游”系统工程,将成为寻求中国遗产遗址有效保护与社会发展“双赢”之路的途径之一。以整体保护、以生产的观念实现文化空间保护以及基于当地人需求的保护为原则,通过展示科技化、规划情景化、资源产品化、游览体验化对大遗址进行合理开发,从而增强大遗址旅游的观赏性和可体验性,满足观光与深度旅游诉求,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娱乐、教育、探奇和审美的体验需求,最终提升大遗址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大遗址属于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大遗址旅游也就是遗址旅游的细分领域;无论是

7、古代遗址或近现代遗址旅游,都是属于文化旅游的范畴。文化旅游强调了立足文化资源,满足游客文化需求的基本特性,从而要求旅游区构建起能让游客体验到真实的文化空间。文化空间并不确指某一地点,法国学者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认为,空间是通过人类主体的有意识的活动而产生的,是一种社会产品,每个社会和每一种生产模式都会“生产”出自己的空间。在《空间的生产》中,他列举了多种空间类型,认为“空间的概念与精神的、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空间联在一起”,这使得空间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色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赋予文化空间鲜明的

8、“生活文化”性质,界定为是传统的或民间的文化表达方式有规律地进行的一系列地方。“一个集中举行流行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可定义为一段通常定期举行特定活动的时间。这一时间和自然空间是因空间中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存在而存在的。”强调了特定活动方式和共同文化的形式与氛围,兼具空间性、时间性和文化的特征。  文化空间的形成受到地格(地域范围)、文脉(传统文化)、经济与行政等因素的影响,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又受到社会团体、民族文化、社区居民和外来旅游者等多元主体的主导,因此,对于文化空间的研究必须考虑到以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