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聚烯烃改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聚烯烃改性1、聚乙烯改性(1)国际上现用少量高密度聚乙烯掺入到低密度聚乙烯中以达到防止或减少封拈效果。(2)加入少量(0.05~0.1%)油酸胺化物,可大为减少薄膜封粘。如果加入0.5~2%的聚丙烯,可提高其透明度(3)用二氧化硅、碳素、粘土、碳酸钙,甚至一些工业废渣作为填充剂,填充量可达1:1,虽增强刚性,但抗张强度、延伸率、抗裂强度却有所下降,然而脆性化温度有所提高。(4)以交联剂交联改性,为目前欧美研完的一种聚乙烯聚联改性新方法。交联工艺有下列几种:A、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厂B、叠氦化物交联C、放射线交联D、热交联F、烷硅交联,H、发泡交联。(5)光氯化聚乙烯薄膜生产已经工业化,其
2、可分为二种光氯化方法(①日本采用光氯化照射室方法,即将聚乙烯薄膜在照射室内二面用氯气与之接触,并在一面用紫外线照射,这样氯原子不断扩散,紫外线也溅射到薄膜上,即使不直接接触光的面,同样得以光氯化。②利用透过室方法,即将聚乙烯薄膜在透过室内,在绝对抽真空情况下一面用光照射,仅只有一面与氯气接触,并在同一面用紫外线进行光照。除上述两种光氯化方法外,若二面同时用紫外线照射,效果更佳。经光氯化改性的聚乙烯薄膜,改变其表面不活泼而难于印刷的问题,不需进行表面处理即可印刷。聚丙烯改性聚丙烯(PP)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易于成型加工、产品综合性能优良,用途非常广泛,已成为发
3、展最快的塑料品种之一。但PP也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缺点是耐寒性差,低温易脆裂;其次是收缩率大,抗蠕变性差,容易产生翘曲变形。与传统工程塑料相比,PP还存在耐候性差,涂饰、着色和黏合等二次加工性能差,与其他极性聚合物和无机填料的相容性差等缺陷,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PP的高性能化、工程化、功能化是目前改性PP的主要研究方向。PP改性可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主要指共聚、接枝、交联等,通过改变P的分子结构以达到改性目的。物理改性主要包括共混、填充、复合填强、表面改性等,通过改变PP的分子聚集态结构,以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1PP的化学改性结构决定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特征是其结构的多
4、层性,每一层结构的改变,都为材料性能的改进提供可能。PP的化学改性是指通过化学方法改变其分子链上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种类及组合方式,从而对材料的聚集态或组织态结构产生影响,改变材料性能。因此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性能的新材料。共聚改性是采用高效催化剂在聚合阶段进行的改性。采用乙烯、苯乙烯和丙烯单体进行交替共聚,或在PP主链上进行嵌段共聚,或进行无规共聚。如在PP主链上,嵌段共聚2%~3%的乙烯单体,可制得乙丙共聚橡胶,它具有PE和PP两者的优点,可耐-30℃的低温冲击。将丙烯、乙烯混合在一起聚合,其聚合物主链中无规则地分布着丙烯和乙烯链段,乙烯则起着阻止聚合物结晶的作用。当乙烯含量达到
5、20%时,结晶则很困难,达到30%时就呈完全无定形状态,成为无规共聚物,其特点是结晶度低,透明性好,冲击强度大。将丙烯均聚后,再与乙烯进行共聚,可获得丙烯、乙烯橡胶和乙烯组成的嵌段共聚物,其中乙丙橡胶在丙烯和乙烯相间起着相容剂的作用,控制三相比例,可获得刚性、冲击性能均衡的共聚物。常用的生产丙烯共聚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茂金属催化剂应用于PP嵌段共聚。另一种是改进的Ziegler-Natta高效催化剂用于PP的共聚。1.2接枝改性对PP进行接枝改性,在其分子链上引入适当极性的支链,利用支链的极性和反应性,改善其性能上的不足,同时增加新的性质。因此接枝改性是扩大PP应用范围的一种简单易行
6、的方法。PP接枝的方法主要有溶液接枝法、熔融接枝法、固相接枝法和悬浮接枝法等。溶液接枝是将PP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然后以一定的方式引发单体接枝。引发的方法可采用自由基、氧化或高能辐射等方法,但以自由基方法居多。溶液接枝的反应温度较低(100~140℃),副反应少,接枝率高,大分子降解程度小,操作简单。熔融接枝是在PP熔点以上,将单体和PP一起熔融,并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接枝反应。该方法所用接枝单体的沸点较高,比较适宜的单体是马来酸酐及其酯类,丙烯酸及其酯类也可用于接枝PP。接枝反应以自由基机理进行。固相接枝的发展历史不长,是一种比较新的接枝反应技术。反应时将聚合物固体与适量的单体混合,在较
7、低温度下(100~120℃)用引发剂接枝共聚。根据所接枝的PP形态可分为薄膜接枝、纤维接枝和粉末接枝。悬浮接枝是将PP粉粒与单体一起在水相中进行反应。反应前通常在较低温度下使聚合物和单体接触一定时间,而后升温进行反应[2]通过对PP进行接枝改性,提高了PP与其他聚合物的相容性,并改变PP的分子结构,使其染色性、黏结性、抗静电性、力学性能得到改善1.3交联改性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PP的耐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