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隐忧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隐忧

ID:20665906

大小:2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4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隐忧_第1页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隐忧_第2页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隐忧_第3页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隐忧_第4页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隐忧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隐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隐忧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于2002年12月27日下发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高中应探索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2003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一步提出,要“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目前,对普通高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实行高考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校招生办法已成共识。虽然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改变单一的只注重考试分数的人才选拔机制,但这一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制度设计与实际落实情况。然而若仔细审视,可以发现,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

2、设计还存在一些隐患,也让人多了几分“未雨绸缪”的忧虑。  首先,评价内容的单一化设计没有很好体现课程改革的初衷,未免让人担心它能否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说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点。但综观各省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可以发现,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多半以《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准,

3、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各省的“评价方案”中被弱化了。只有极少数省市涉及创新能力和个性表现的评价。此外,不同地区学生(如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同群体学生(渔民孩子和牧民孩子)的综合素质是有结构差异的,不同年级学生(如高一学生、高二学生和高三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层次区别的,而这些在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均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过于统一的评价体系不仅不会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且还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其次,综合素质

4、评价在高校招生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未免让人担心它会导致“刮风不下雨”的局面。2008年1月7日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虽然明确规定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但“逐步纳入”的规定又显得过于富有弹性。由于高考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涉及教育系统中最敏感的神经――公平,所以,各地在执行这一政策时都会谨慎行事。如《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规定:“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评价结果作为高等

5、学校录取或退档的依据之一。”但对于到底该如何利用却没有进一步的规定。《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规定比较详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总表)作为高校招生考生信息之一”,“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以上三项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录取。”但合格与不合格,A、B、C、D等级的比例的确定则依赖于学校。而《南通市二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又规定:“一般情况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尽量少用C级和D级。”也

6、就是说,这一规定基本上可以保证上线了的学生都不会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低而上不了大学。这样,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后的高考录取方式与没有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高中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不够重视。这一点在笔者与高中校长访谈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印证。许多高中校长都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一个形式,随便应付一下即可,分数才是硬指标。许多学校都是到学生高三毕业时为其填一份综合素质评价表,平常都将综合素质评价与发展放在一旁。  第三,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性和可比性比较差,未免让人担心其结论的公信力。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标准由各学校把握,

7、不像高考那样在一个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如省)有统一的标准。而且,每一指标到底分为哪几个等次、各等次的比例等各校的规定也不一样。这不仅导致不同省份的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比,而且即使是同一个省份内的不同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也不具有可比性。同时,每一指标的评价标准过于模糊,可能导致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于同一等次的不同学生实际素质相差甚远。如某省“评价方案”规定,道德品质“基本合格可以得B或C”,什么是“基本合格”?基本合格后到底是得B还是得C?不甚明确。在这一规定下,不合格的学生也可以得B,因为“基本合格”意味着“可以不合格”。如此模糊的评价标

8、准,最终将导致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缺乏信度。  第四,综合素质评价过于注重“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未免让人担心它会使原本就有点脆弱的教育进一步走向病态。比如,某地《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得A:研究性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