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50549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论北京现代公共艺术与建筑之交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北京现代公共艺术与建筑之交融第一章绪论1.1公共艺术的概述公共艺术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EndoentfortheArt)和公共服务管理局(NationalEndoentfortheArt)实施的公共艺术计划,并直接赞助公共艺术,由此美国公共艺术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而国内,对公共艺术最早的认识,产生于1979年的首都机场候机楼的壁画,一时间,壁画、雕塑成为公共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代名词。进入九十年代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纳入到城市建设的范畴,公共艺术的表
2、现形成也逐渐丰富。21世纪以来,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对外交流的密切,公共艺术内涵及表现形成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对公共艺术理论的研究也产生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永辉和鸿年认为公共艺术,就是存在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①翁剑青对公共艺术概念的观点是,公共艺术随着历史及其社会时间变化的过程中,其内涵和外延是在不断丰富扩充的,处在一种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中。②吴士新提出,公共艺术就是一种为公众服务的艺术、是放置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是一切具有公共性质的艺术。③从公共艺术的历史发展概况,以及诸多学者专家对其的定义与研究可以看出,公共艺术的内涵与外延是
3、一个不断丰富与发展的理论综合体。其变化与发展也展现了公共艺术所具有的艺术生命力与学术研究的价值。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风格或者流派,而是相对于私有艺术而言的艺术形式。④公共艺术是在公共空间供公民自由参与和认同的艺术形态环境。⑤广义上是指发生于公共领域的艺术。⑥公共艺术以其综合、整体、实践、多元等特征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是一种与公众互动、共享的审美方式,也是一种艺术家、设计师在公共空间里与公众进行交流、对话的艺术与设计样式,受众主体是公众。不同于高阁之上的精英艺术,公共艺术代表着一种开放的、交流的、自由的态度。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公共艺
4、术是在都市空间的公共环境中反映特定社会文化价值并影响人们生活的一种特殊艺术样式。公共艺术是在公共空间展示的艺术形式,是现在化城市发展的产物。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公开性和自由性。公共艺术作品是对所有人都开放的,具有公开而非私密性,人们也可以自由的进行参观、欣赏及评论。公共艺术的生成与发展离不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通过对当代公共艺术的研究能够更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公共空间人文关怀,把握公众精神需求的动向。从公共艺术表层文字意思,以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来看。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城市雕塑、壁画等,其在公共
5、空间中的艺术承载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户外公园植物景观、城市建筑、城市家具、浮雕、电子显示屏等等一切可为公众以不同形式所感知或参与的艺术承载形式。而公共艺术也不仅仅局限于静态的表现形式,也包括由国家支持为公众服务,或是由公众发起并参与其中的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如戏剧、音乐、舞蹈、民间集会及节庆日期间的各类公开的表演艺术)以及其它公开的艺术活动。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活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日臻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纳入公共艺术的行列,并被大众接受和认可。1.1.2公共艺术发展的国内外现状(1)国内现状相较于国外来讲,国内公共艺术的发起与研究
6、相对较晚。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形成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而大规模的公共艺术创作从20世纪中叶就开始了。90年代末期,产生了以艺术与设计为主的实用性艺术研究热潮,公共艺术也作为一门新的艺术学科被引进高校和各个美术院校。在这一时期对公共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公共艺术概念、分类、造型形式等基础性的研究。如诸葛雨阳编著的《公共艺术设计》一书从公共艺术的定义、产生演变、功能职责、创意方法、材料与色彩表现等方面详实的阐述了公共艺术形成与工艺,为公共艺术的设计提供了实践性指导意义。②周敬编著的《公共艺术设计》主要论述了公共艺术的形式法则、形态构成等
7、,为公共艺术提供了理论指导。③随着经济与工艺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外交流越来越密切。对公共艺术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和系统。王中、吴士新、翁剑青、李建盛等几位对公共艺术研究颇具权威性的专家,从公共艺术概念的引申、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现象与周围环境的场域关系等多维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阐释,为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和公共艺术教育寻求可能的发展方向。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公共艺术的发展,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公共空间的装饰与陈设。它已经与城市产生联系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对公共艺术的研究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出现了针对本国国情以及地域特色的思考与研究
8、,公共艺术一词不再是舶来品、拿来主义。第二章北京当代公共艺术与建筑交融的缘由和类型2.1北京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北京建筑的功能经历了从功能性向艺术性的转变。封建社会的北京建筑如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