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ID:20639973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4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支架探究教学包括三大环节:支架引导、梯次探究、运用质疑。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支架探究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激趣:锚式问题锚式问题来源于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即指创设问题情境。那么历史教学中“锚式问题”应如何设计呢?1.借助图片、实物等直观材料再现历史情境。历史教学中,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材料,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问题形象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联系现实生活再现历史情境。历史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可以强化学生对

2、现实的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角色转换营造新情境。如在总结两次工业革命成果时,我提出问题:“如果你是20世纪初的一位上海高中学生,放寒假了,你要联系一位在北京的同学,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呢?”学生可以穿越时空,展开思维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路线:链式问题“链式问题”是由“锚式问题”分解出来的一系列树杈状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设计问题呢?1.链式问题应该批次出现,不宜一次展示过多。链式问题的呈现决定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自学时间太长易疲惫,课堂气氛容易陷入低沉。2.链式问题的设置应注意问题的难易程

3、度。问题太难,学生容易出现知难而退的现象;问题太简单,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因此应把握好问题的适度。3.链式问题的内在逻辑性。它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思维,处理某一模块内容的完整性,以及承上启下的连续性。这样的话,一节课的内容是完整而严谨的,便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4.灵活利用随机进入式问题,帮助学生对链式问题的掌握。链式问题不一定是教学内容问题化的全部问题总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每一模块教学内容的内部联系,关键点设置为链式问题时,零碎知识点也可以使用随机进入式问题追问学生。5.问题答案要体现要点化,便于

4、学生理解记忆。学生的任务繁重,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寻找一种方便学生记忆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桥梁: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能使新旧知识发生有效关联,为新的学习提供知识框架上的固定点。“先行组织者”就是为了促进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努力拓展课程资源、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其他学科相比,它在历史课堂中的合理运用,不但可以使

5、历史变活,增加历史的真实感和学生的历史感,使学生更贴近历史,更直接地去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四、巩固:运用质疑“运用质疑”就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质疑问难,既是一种教学补充,又是对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深层次锻炼。因此在支架探究中是通过课堂检测完成的,也是检验一堂课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  五、突出:学生主体历史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这其中要当好“引路人”,从知识

6、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应该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只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去感悟历史、思考历史,从而使其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总之,“支架探究”教学的开展和实践,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有了可喜的变化,但它需要时间,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作者:童桦文章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