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贫困需要一整代人努力: 日本通过排灌设施建设和农业 日野岛

消灭贫困需要一整代人努力: 日本通过排灌设施建设和农业 日野岛

ID:20631078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4

消灭贫困需要一整代人努力: 日本通过排灌设施建设和农业  日野岛_第1页
消灭贫困需要一整代人努力: 日本通过排灌设施建设和农业  日野岛_第2页
消灭贫困需要一整代人努力: 日本通过排灌设施建设和农业  日野岛_第3页
消灭贫困需要一整代人努力: 日本通过排灌设施建设和农业  日野岛_第4页
消灭贫困需要一整代人努力: 日本通过排灌设施建设和农业  日野岛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灭贫困需要一整代人努力: 日本通过排灌设施建设和农业 日野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消灭贫困需要一整代人的努力:日本通过排灌设施建设和农业日野岛消灭贫困需要一整代人的努力:日本通过排灌设施建设和农业日野岛  日本的经验表明,帮助绝大多数穷人摆脱贫困的陷阱,需要一整代人的努力。如果某一个农户的收入情况,取决于该忘掉生产性资产的质量和规模、劳动力的素质,那么很难设想这个农户的经济状况在短期内能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善。只要贫穷深深地植根于现行的经济制度(不包括纯社会主义国家),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它。本文集中分析纳热英提出的"趋势"性因素,即排灌设施、农业技术教育,以战前日本为经验背景。日本农业增长的三

2、个方面与这一发展进程有着特殊的关系。首先,通过劳动密集型技术(高劳动力吸纳能力)和相对较低的国内外资本需求,实现了高生产率;第二,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无论从生产、劳动力供给还是农村储蓄动员的角度来看,农业都不是瓶颈部门;第三,国家在制度建设和成功的实施土地改革方面起了有效的作用。战前日本农业的增长战前时期(1889-1940)日本农业的年增长率为1.34%,战后时期(1956-1976)为2.09%。与印度独立后(1949/50-1978/79)2.7%的农业增长率相比,这些增长率并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在这两个时期人

3、口增长率也很低(分别为10.1‰和11‰)。土地生产率和劳动投入水平较高。事实上,战前日本的水稻单产水平可以与许多亚洲国家绿色革命之后的单产水平相媲美。同样,战前日本单位面积农业劳动力投入量一直高于许多亚洲国家。战后平均8.902.0911.738.051.10直到1900年,日本仍是粮食净出口国,而且农业部门提供了主要出口产品。农业所提供的税收,1836年为183万吨大米,1873年为177万吨。在1883-1887年期间,农业部门所承担的税收占净产值的20%,而非农产业部门只有2%。到1930年,分别为7%和4%。战前时期

4、农业家庭数令人惊奇地稳定在550万左右。由于1898年在法律上规定了长子继承制度,在65年间平均每个农户有收益的就业人数只下降了0.2人。到德川时代末期,人地比率如此之恶化,以至于在技术水平和沉重的封建地租不变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农户不能再细分。这种制度为向非农部门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服务部门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奠定了基础。灌溉协会、农民协会和其它合作组织是日本农村非常著名的组织。日本也是成功地实施了剧烈的土地改革的少数国家之一,日本的土改是1946年进行的。这一改革的结果是,自耕农所占比重从1940年的31%上升到1950年的62%,

5、纯佃农则从27%下降到5%。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农业变得不稳定,许多租地者对农业失去兴趣。这导致了1918年的米骚运动、20年代一系列的租佃纠纷以及国家对价格、粮食生产、采购和分配进行一系列的限制。然而,在自耕农与佃农之间,单产水平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同样,如果考虑到经营规模,二者在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上也没有区别。在实施土改之前的日本,尽管租佃经营所占比率很高,但仍实现了高生产率和高劳动密集度。因此,土地从地主向佃农的再分配并不影响社会生产率。为什么会如此呢?有三个可能的原因:社会关系的力量、对灌溉和排水设施的投资、与农业有关

6、的各种机构的相互作用,这些机构包括技术教育、研究与试验和农协。我已在别的文章中讨论过这些机构的相互作用,这里只讨论排灌设施和技术教育。投资于排灌设施排灌设施是农业的主要投入要素。通过排灌设施的投入,可以提高生产率、劳动力吸纳能力和平等的程度。较高的农业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农业中一些必须的投入要素的较好组合。只要排灌设施使在旱季能进行耕作的地区得到扩大,就一定能够增加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但无论如何,只有在安排得当的条件下,才能通过排灌设施的投资来改善贫困农户的经济状况。每一个农民都知道,在同等投入水平的条件下,耕种有较好的生态

7、、区位、地形条件的耕地比耕种坏耕地取得的收益要高得多。维持平等收益的方法有二;征收因为土壤的自然差别而产生的超额收益,即极差地租Ⅰ;或通过土壤改良,使土壤的生产能力平等化,投资兴建排灌设施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由于以下原因,无论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来看,上述两种方法的效果都不够理想:1.土地的收益和水的收益从量上看都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并不随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2.排灌设施的投资往往集中于已经得到了较好资助的地区或能够取得较高投资收益的地区。3.在多数情况下,排灌设施的投资来自公共部门,而公共部门无法收回其成本。换句话说

8、,这种投资所产生的租金,相当一部分进入私人部门收入流。4.私人部门在新品种、化肥等方面的投资,往往只集中在已经得到改良的耕地上,结果造成有公共部门投资和没有公共部门投资的耕地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5.开发地下水资源是超额收益的又一个形成因素,而且这将成为土地收益差异的一个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