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作为民居研究独特视角

“家”作为民居研究独特视角

ID:20622213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家”作为民居研究独特视角_第1页
“家”作为民居研究独特视角_第2页
“家”作为民居研究独特视角_第3页
“家”作为民居研究独特视角_第4页
“家”作为民居研究独特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作为民居研究独特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家”作为民居研究的独特视角——解读《家屋、家居、家庭:中国人的中国式居住》赵继龙赵继龙副教授,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50101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Email:zlll-w@126.com摘要:《家屋、家居、家庭:中国人的中国式居住》是西方学者以“家”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观念为出发点,跨学科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精粹之作,它抓住中国传统家屋、家居、家庭之间的复杂而动态的关系,从各个角度对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成与含义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本文对该书的研究角度、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粗略的分析与评价,认为该书独到的研究视角能够给我们诸多的启示。关键词:民居;家;整合研究;

2、社会文化;书评在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家庭一直扮演着社会生活核心和社会制度基础的角色,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石、社会制度的原型、社会秩序的要素。即便是对社会组织结构高度复杂的当今中国而言,家庭作为社会的超稳定细胞对社会方方面面仍有着强大的影响,完整地浓缩着社会的生活模式,这是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显著区别。作为承载家庭日常生活的居住建筑,在前现代社会中也始终构成着传统建筑的绝大部分内容,是构成城市形态背景和空间肌理的基本细胞。民居建筑的形式特征背后,潜藏着以“家”为典型表征的巨大的社会人文力量,以“家”为着力点,将其与物质载体、连同二者背后广阔深邃的社会文化

3、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对于深化传统民居建筑研究、准确把握传统建筑内在规律有着巨大的学术价值。中国民居与家庭、家居观念之间的密切关系,正是《家屋,家居,家庭:中国人的中国式居住》(House,Home,Family:LivingandBeingChinese,汉语书名为笔者自译)一书的切入点。该书是夏威夷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一个学术论文集,堪称海外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精粹之作。它突破了对中国家屋、家居、家庭各领域一般性的独立阐述,整合人类学、建筑学、艺术史、地理学、历史学等领域的先进成就,深入地探讨和分析了中国住宅的功能、社会和象征属性,其独到的研究视角能够给

4、我们诸多的启示。一背景与概况深厚的历史文化、多变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遗产的博大精深,具有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企及的多样性和大量性,吸引着大量西方学者的目光。他们抱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关注和研究,形成了中国本土之外的另一大研究阵营。其研究往往立足于西方学术背景,侧重于人与环境间互动的复杂关系,着力探讨文化、物质、精神及社会因素塑造人居环境的内在机制,以及建筑传达这些精神符号的方式方法。近年来,西方学者的兴趣与日俱增,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中国民居研究的成果。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01年,纽约中国研究所举办了一场名为“活的遗产:中国乡土

5、环境”(Livingheritage:vernaculararchitectureinChina)的展览,并随之举行了一次专题研讨会,作为展览活动的补充和丰富。研讨会上,来自北美的建筑学、艺术史学、历史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学者在中国民居问题上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家屋、家居、家庭:中国人的居住文化》一书即是来源于这一研讨会的学术演讲。不久之后,研讨会论文被收入夏威夷大学出版社的“空间习性:亚洲乡土建筑的形成与含义”(SpatialHabitus:MakingandMeaninginAsia'sVernacularArchitecture)系列丛书中。该丛书由纽约州立

6、大学罗纳德·纳普教授与悉尼科技大学建筑学教授阮昕共同担任主编,聘请一批世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委员会,其中包括我国著名的民居建筑学者陈志华、陆元鼎教授等。2005年,《家屋、家居、家庭》一书英文版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上述系列丛书的开卷之作。主编罗纳德·纳普(RonaldKnapp,中文名字为那仲良)是纽约州立大学新帕尔兹校区地理系的特级教授,长期致力于以西方的视角来记录、研究和著述中国居住建筑,20余年来出版了大量有关中国民居和景观的著作与论文,是当前研究中国民居的著名国际学者之一;罗启妍则是一位活跃在国际文化领域的香港自由学者、知名设计师和策展人,曾就

7、读于剑桥和伦敦大学历史专业,对中国传统建筑、家具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这本书囊括了500余幅插图,大多数为彩图,其中不乏展现中国住宅建筑丰富性以及传统和当代生活模式的珍稀资料。该书被美国博物馆策展协会列为“十五本最能增进了解中国的书”之一,更被美国十数家大学列为中国研究的参考书目。作者那仲良也因此获得了2007年度美国民居建筑论坛的亨利格拉斯奖。二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迄今为止,中外大多数研究者都将焦点集中于民居作为物理结构的物质属性上,普遍对传统民居的独特形式、组织资源或空间使用方式怀有浓厚兴趣。然而,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住宅不仅仅是一种将各种

8、材料有序砌筑而成的复杂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