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三节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三节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

ID:20617885

大小:5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14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三节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_第1页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三节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_第2页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三节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_第3页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三节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_第4页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三节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三节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三节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三节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一、考纲要求此项考查学生对的理解,能力层级要求是B。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并辨别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二、知识结构.哪些是重要信息2.如何辨别、筛选重要信息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从中辨别、筛选并提取重要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到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的重要内容有哪些呢?a.中的基木概念和新的知识;b.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

2、;.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主旨的语句等。有的,特别是科技性说明文,不仅提出反映信息的概念,而且还在文中对这些知识、概念作出解说。在许多文句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辨别、筛选并提取山对某一概念的准确解释和阐述,同样能反映捕捉信息的阅读能力。有时,对主要信息的阐述,呈现多方位、多角度的复杂性,要真正掌握一个新信息,把握住文意,必须掌握它的木质特征。例1: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己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

3、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毒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以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己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

4、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解析]这题考查的是辨别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对“转基因作物”的阐释,集中在第一段。A项中“因环境影响阐释错误,第二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的阐释可知;B项中“额外基因”阐释错误,第1

5、句是“额外特性”;项中“杂交作物”阐释错误,第2句“以便使它产生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的阐释对“杂交”进行了否定,因此,答案为D。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己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的危险。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宄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解析]第2段中阐述的“在实验室里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因此可知A项中“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错误;第3段第2句中“

6、可能”一词表明“害虫的加快出现”仅是一种猜想,一种可能,可知项过于肯定;第2段第2句中“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的阐释与D项的“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的阐释矛盾,因此答案为B。例2:99年高考第21题,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紧紧抓住“不能创造”四个字,观察文中哪里连续提到五次“不能创造”,符合此特点的是文中第段至第10段中六段“有人说”。然后将此五层内容归纳,答案为: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四、能力训练“一个新制度的产生,一个旧制度的破

7、坏,前者常常带着后者的影响。”文中写了哪些这样的现象?一个新制度的产生,一个旧制度的破坏,前者常常带着后者的影响。尽管奴隶社会已是儿千年前的事了,但封建社会的奴性却是一种极深的习惯势力。比方《法门寺》里的那个贾桂,他站着说已成习惯,要他坐下也不舒服:只要刘瑾眼睛一瞪,他马上横一个奴才该死,竖一下奴才该死。这种人,三日无君则惶惶如也,奴性己变成天性。奴隶社会里的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不是在自由民主的社会里,也有以“工具”为光荣的,拨一拨,动一动,不拨不动。因为他习惯于把脑袋安在别人脖子上,自己用不着动什么脑筋,费什么劲,多方便。而且,凡“工具”,越驯顺,越保险,

8、越能通行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