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战四面出击

全民抗战四面出击

ID:20603569

大小:4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4

全民抗战四面出击_第1页
全民抗战四面出击_第2页
全民抗战四面出击_第3页
全民抗战四面出击_第4页
全民抗战四面出击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民抗战四面出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廿一、全民抗战四面出击良都日军缴械投降抗日战争,是人民的战争、全民族的战争,只有全民动员起来,才能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正是这样,井陉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动员起来了,井陉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都变成了战场,入侵井陉的日军同全国各地一样也被围困在全民战争之中。这里,对根据地的情况不再过多叙说,而就位于根据地前沿的村庄和敌占区的村庄作些介绍。先介绍两个处于根据地前沿的村庄:石瓮村和割髭岭村。石瓮村位于井陉西北部,这里是路北抗日根据地的前沿。当时,其村南的常坪、贵泉、台头等村是敌占区,都建有炮楼;北面则是

2、根据地,而距抗日区政府所在地辛庄也仅四五里。全村百余户人家,400多口人。该村落虽然不大,却是井陉路北抗日前线的“大本营”。1938年,村里就先后建立了农会、自卫队、妇救会、青抗先、儿童团等抗日群众组织,区委书记、区长及区武委会、区基干队的人员经常往来村里,有时还住上几天。日军为了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却将石瓮村和与其相距2里的南要子村划为“爱护村”,实行“绥靖政策”,还设立了村公所,“选”派了伪保长。对此,抗日区政府就让石瓮村里的抗日组织实行假维持、真抗日,常给对方送去假情报,摸回真情况;19

3、9并以此村为基地,向敌占区派遣人员,向根据地运送物资。前面提到从炮火中救出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姐妹俩,就是从洪河槽送到这里后,又由此送到日军的驻地井陉城的。上述提到的“屠宰王”许世宽,即是石瓮村人。许世宽乳名许秃小,本是一个石匠,当时30多岁,他从小嫉恶如仇,日军的烧杀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拿出家里的打猎土枪,约集了村里的十来个年轻人,组织起游击队,自任队长。开始,他们主要对付到村里抢劫的日伪军,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便跑的方式。一次,十几个日军又来村里抢掠,他带领队员埋伏在村东的山上向对方射击;日军

4、听到枪声后直朝他们扑来,等爬上山,他们早转移到了西山,又装上火药朝对方开火。他们兜着圈子专与敌人斗,使这股日军始终没敢进村。后来,他们发展到三四十人,自制的土枪也多了,于是县武委会发给他们两条汉阳造步枪、两支手枪和一些手榴弹、地雷,正式任命许世宽为自卫队中队长,还将队员分为游击、爆炸、侦察、锄奸等多个战斗组。但自卫队人多武器少,他们就因地制宜造石雷。开门见山,有的是石头,石匠出身的许世宽大显身手,他还派人到游击区的方山和近邻山西盂县学习不同的制雷技术。他们研制的跳雷如同二踢脚,触发后能跳起来爆炸,

5、杀伤力很大。队员们便用雷封锁了所有敌人能行进的道路,在村南三里范围内设置了石雷密集区,并让家家户户也都准备了石雷,一旦敌军进犯,就挂上弦,布成“石雷大阵”。石雷阵有效地保护了根据地,使日伪军多次进犯都被“轰”了回去。石瓮儿童团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他们除学习文化课、学唱歌、学扭秧歌,还经常练操。他们的任务,就是手持红缨枪,协助青抗先、武委会站岗,放哨。“红缨枪、红缨枪,枪缨红似火,刀刃闪闪亮,拿起红缨枪,去打小东洋……”儿童们执行任务真可谓“铁面无私”,没有“通行证”,你就别想过。1943199年的

6、一天,日伪军偷袭区政府,被儿童团的李金虎发现,他急忙报告给区长程让,使区政府人员迅速安全转移。对此,儿童团受到上级表扬,李金虎还被授予“模范儿童”称号。半个世纪后,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石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中为当年英勇善战的民兵矗立了一座纪念碑,碑文如下:石瓮民兵抗战纪念碑(沁园春)御敌前沿,一瓮镇地,四垴擎天。看血染东坡,泪洒西山,枪击白岭,肉搏黄岸。古槐怒燎,骄杨愤燃,欲烧倭鬼赴冥间!抬望眼,那虎头龙垴,弥漫硝烟。借问往昔悲欢,明天启立庄饥荒寒。唯抗日烽火,民兵勇敢,石雷布阵,柳

7、炮参战;昼焚碉堡,夜除汉奸,奇兵偷袭熊猴湾。到而今,再创新辉煌,自有后贤。谨以此献给抗战牺牲的烈士们栾克新许德撰文工井陉县石瓮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公元一九九五年九月立碑文的作者栾克新和许德都是当年的儿童团团员。割髭岭村位于井陉的东南隅,与石瓮村正好在一条对角线上。它四面环山,东面岭下30里,便是华北大平原,素有井陉南大门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该村分东、西两村,总面积约15199平方公里,人口不满一千,抗战时期,分别由元氏和井陉两县管辖。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元氏、井陉、获鹿三县的抗日政府和石门办事

8、处以及晋冀鲁豫边区的电台都曾移驻在该村;每当日军大扫荡,元氏、获鹿山区各村的群众和抗战人员也都多次到此躲避;井陉和元氏独立营、太行军区第三十五团等,也都经常在这里休整、歇息。割髭岭村,是井陉路南抗日根据地的前哨,八年抗战,它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曾被太行军区誉为“太行山区抗日先锋”。割髭岭东、西两村于1938年5月即分别建立了党支部,随后又都建立了农会(即农民抗日救国会)、妇救会、自卫队、民兵、青抗先等群众组织。1940年至1943年,在抗日斗争最艰难期间,也正由于该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