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doc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doc

ID:20602765

大小:20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4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doc_第1页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doc_第2页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doc_第3页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doc_第4页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项目签字时间编制审核会签批准第0页共11页一、目的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力求整齐、美观以创造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制订本规范。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我公司所有机型及部套。三、规范主人XXXXXXXXX四、管路设计安装总则1、进行管路的布置和安装设计时,首先应保证安全、正常生产及便利操作、检修,并且不影响车间内的运输和运行。2、进行管路设计时,力求管线短,附件少,以节约成本。3、管路设计除考虑正常生产外,还要考虑开车,停车,检修和事故处理的需要,同时应保护操作者的安全。4、管路安装设计应根据具体生产特点,结

2、合设备布置、建筑物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5、管路设计时应考虑装配自控仪表的条件和要求。五、管路布置1、在管路的设计时设计工程师要先根据原理图考虑管道的走向,对所需连接的组件、元件、接头、法兰作一个通盘考虑,保证安装时不与其他管路及部套发生碰撞。同排管道的法兰或活接头应错开100mm以上,保证拆卸方便。2、管路敷设应按有关工艺规范进行,排列和走向应整齐一致,层次分明。尽量采用水平或垂直布管,尽量减少转弯,并避免交叉,使管道简洁、实用、美观。3、水平或交叉的管系之间,应有10mm以上的间隙。需要包裹保温层的

3、管道应预留足够的空间。第10页共11页4、管道的配置必须使管道、液压阀和其他原件装卸、维修方便、系统中任何一段管道或元件应尽量能自由拆装而不影响其他元件。5、配管时必须使管道有一定的刚性和抗振动能力,应适当配置管道支架和管夹。弯曲的管子应在起弯点附件设支架或管夹。管道不得与支架或管夹直接焊接。6、管路敷设应防止元件、液压装置受到污染;配管不在圆弧部分接合,必须在平直部分接合。7、管路应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敷设,焊接后的管路固定和连接不得施加过大的径向力强行固定和连接;穿墙管道应加套管,其接头位置宜距墙面8

4、00mm以上。8、管路的最高部分应设有排气装置,以便排放管路中的空气。9、细的管子应沿着设备主体、建筑及主管路布置;管路避免无故使用短管件进行拼接。六、管道沟槽及管子固定1、主沟槽一般在宽度方向其最小间距(指管道附件之间的自由通道)等于1200mm,最小深度为2000mm,沟槽的地基图,必须根据管子的数量和规格来绘制。(表格、图见机械手册第四卷第17篇第9章)30mm是选用JB/ZQ4485《高压法兰》时的数值。当选用JB/ZQ4462JB/ZQ4463《对焊钢法兰》时,该值至少还要增加10mm。注:

5、a、确定一般管道所需位置量时,对于回油管道应考虑有3%的斜度。b、当选用其他型号管接头时,应满足扳手空间或其他操作的要求。2、管子沿垂直方向布置的支沟槽如图17-9-1所示。在宽度方向的最小间距≥800mm,沟槽深度按表17-9-1。(图见机械手册第四卷第17篇第9章)公称通径≤32mm的管子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支沟槽如图17-9-2所示。深度≤400mm,宽度根据所铺设的管子数量和尺寸a来确定。第10页共11页3、支架和主沟连接处,管道由主沟进入支沟或支沟进入主沟时,可能会产生某种干涉。因此需通过基础设

6、计给以保证(例如:管道之间互相上下交错开)。4、为了在沟槽中固定管子,必须在基础中装进相应的扁钢。扁钢与扁钢之间的距离应在1500mm左右,以便在受撞击时不致使管道系统产生振动。距离沟槽拐角处的间距约为250mm,见图17-9-3。5、管道的安装设计要求如下:a.高压管道的安装,固定管夹时,可以直接固定在意浇灌在基础中的扁钢上。b.低压管道的安装,管子可以采用管夹固定在12号槽钢上,管子的公称通径DN≥32mm选用管夹固定;DN≥200mm选用托架与管子卡箍一起固定。(图见机械手册第四卷第17篇第9章

7、)七、管路的正确布置硬管管路1、管子长度要短,管径要合适,流速过高会损失能量。2、两固定点之间的连接,应避免紧拉,需有一个松弯部分,如下图所示,以便于装卸。第10页共11页3、管子的弯管半径应尽可能大,其最小弯管半径约为硬管外径的2.5倍。管端处应留出直管部分,其距离为管接头螺母高度的二倍以上。常用管径嘴角弯曲半径及最小管端留直对照表管外径RminH102520164032205040256350第10页共11页3075603280643820076注意:最小弯曲半径要随着管壁厚度的增加而适当加大。4

8、、硬管的主要失效形式为机械振动引起的疲劳失效,当管路较长时,需加管夹支撑,以缓冲振动,还可减少噪音。在弯管的二端直管段处要加支撑管夹固定,在与软管连接时,应在硬管端加管夹支撑。管夹间距推荐如下图及表格所示:管外径(mm)管夹间距A(mm)管夹间距B(mm)管夹间距C(mm)6~12.75090010015.9~22.2100120020025.4100150020031.8~38.1150210030048.315027003005、不要使用太多的9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