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92361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读史未必明智和其理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读史未必明智及其理由2012-09-17第09版:中外历史作者:张晓政来源:学习时报字数:27415读史未必明智及其理由2012-09-17第09版:中外历史作者:张晓政来源:学习时报字数:27415读史未必明智及其理由2012-09-17第09版:中外历史作者:张晓政来源:学习时报字数:27415众所公认,中国人是一个极富历史感的民族。在悠悠天地、逝者如斯的历史长河中追寻生命个体的意义,是中国人独特主体意识的体现。读史对于忧患多思的中国人来说,还有着多重意义:读史可慰藉心灵,“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可寄寓理想,发思古之幽情,明今日之心迹;可通达事理,“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一言以蔽之
2、,读史可以明智。单是历朝历代不可胜数的咏史诗,就可以一窥中国人对于读史的特殊喜爱。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最深者又莫如著史者。中国古代著史者,固然多有董狐秉笔直书的勇气、司马迁忍辱负重的意志,以及司马光锲而不舍的坚守,可惜这并非历史的全部。仅以《二十四史》为例,我们就会尴尬地发现,著史者并非都是明智者,也并非都是“道德文章”的实践者。 例如,《汉书》的作者班固。班固的著史理念大不同于司马迁,这一点在二者对于西汉前期共同史事的不同书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班固甚至直接批评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不过,议人论事处处以圣人思想(即儒家思想)为标准的班固,对待自己却没有那么严格了。班固原本就
3、深受汉明帝、汉章帝赏识,本人又结交窦太后之兄、权倾朝野的大将军窦宪,可谓显赫一时。但身为著史者的班固显然忘记了历史上众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的事例,他身居高处而不能自警,特别是对子女疏于管教,其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用现在的话说,班固家里的“官二代”已然成了社会一害。甚至连他的奴仆都狐假虎威不可一世,有一次竟借着酒性冲撞洛阳令种兢,对种兢肆意谩骂。种兢慑于窦宪威势,虽“心衔之”而不敢发作。永元四年,汉和帝借助宦官力量除掉窦氏集团,此时的种兢终于逮住机会,以抓捕窦氏余党之名将班固收捕入狱。一代文豪班固最后竟因一奴仆而身死狱中,连累《汉书》未完,只得由其妹妹班昭续作而成。 又比如,
4、《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范晔同样才华横溢,史称其“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和众多恃才自傲的文人一样,桀骜不驯的范晔甚至对当时的宋文帝都不假辞色。尽管这并未影响宋文帝对他的器重,但范晔却越走越远,最终在旁人钱财引诱、言语相激之下,走上谋反之路,弃首闹市,引人哂笑。范晔被抄家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其家里富丽堂皇、珍玩无限,歌妓、侍妾个个盛装艳服披金戴银,他的母亲却独自住在简陋的小屋中,厨房里除了几捆柴禾空空如也。时值寒冬,范晔的侄子连床厚被都没有,叔父也只是穿着单衣。范晔曾经感叹,他以前常觉很多事情“恒不可解”,阅览历史、撰写《后汉书》后才“转得统绪”。但显然,自认为找到“统
5、绪”的范晔并没有真正在历史中找到修身明德、安身立命的真谛。 《汉书》、《后汉书》与《史记》、《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在《二十四史》中享有特殊地位,然而,“前四史”中的两位作者都死非其所,怎不令人扼腕唏嘘?后来的著史者,固然再无因品行不端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但白璧带瑕者亦未尝绝迹。北齐时,号称才华不让曹子建的魏收奉命修《魏书》,竟放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俨然将修史作为酬恩报怨的手段。如北平太守阳固因贪虐被弹劾定罪,但由于魏收曾受阳固儿子阳休之的恩惠,于是在魏收笔下,阳固竟成了一个廉洁正直的清官。《魏书》成后,众口喧然,纷纷指其为“秽史”,向朝廷投诉者
6、前后接踵,以致朝廷不得不数次下令魏收改正,方才定本。而魏收终因修史树怨太多,死后竟被人挖坟弃骨。其地下有知,真不知当作何想!又如,五代时后周大将韩通因反对赵匡胤“陈桥兵变”,一家均惨死于赵匡胤手下王彦升之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痛感于“五代之乱极矣”,“5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号称取“《春秋》遗旨”,将忠道臣节作为人物褒贬的唯一凭据,例如在《旧五代史》中还算正面人物的冯道在欧阳修笔下却成了寡廉鲜耻的小人。然而,也正是在《新五代史》中,尽管只是私下撰史,尽管终欧阳修一生也并未将此书刊印于世,但仍因担心北宋朝廷不悦,欧阳修并没有为
7、韩通这个符合他杀身成仁标准的忠臣烈士立传。据说欧阳修曾向苏东坡夸耀其修《新五代史》有“善善恶恶之志”,苏东坡反问,“韩通无传,如何能称善善恶恶?”欧阳修听后一阵默然。欧阳修是大史学家,想必不会不知道,南朝时沈约奉齐武帝之命修撰《宋书》,犹豫着要不要给当年因反对萧道成篡权、兵败而死的袁粲立传,齐武帝(萧道成之子)平静地说,“袁粲自是宋室忠臣,岂可不立传?”相比之下,欧阳修未免小气了些。韩通无传,也成为后人批评欧阳修著史双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