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城白云洞景观成因类型

河北省临城白云洞景观成因类型

ID:20589786

大小:6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4

河北省临城白云洞景观成因类型_第1页
河北省临城白云洞景观成因类型_第2页
河北省临城白云洞景观成因类型_第3页
河北省临城白云洞景观成因类型_第4页
河北省临城白云洞景观成因类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临城白云洞景观成因类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北省临城白云洞景观成因类型:河北省临城白云洞是我国北方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形成的罕见溶洞,发育于早古生代中寒武统张夏组碳酸岩为主的地层,洞内侵蚀-溶蚀景观和化学沉积景观类型十分丰富,形态多样,具有石幔、石旗、石盾、石钟乳、石笋、石花、石葡萄、鹅管等景观,尤以卷曲石、鹅管、石花等景观最具特色。  关键词:临城白云洞;景观;成因类型  :P901:A:0439-8114(2013)07-1541-05  白云洞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西竖乡山南头村东的崆山南端,地理坐标为114°25.09′E,37°27

2、.36′N,是河北临城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开发人间厅、天堂厅、地府厅、迷宫、龙宫5个不同风格的洞厅,洞内发育形成侵蚀-溶蚀景观和化学沉积景观。本研究通过对这两类典型洞穴景观成因类型的探讨,为我国北方岩溶洞穴景观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并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白云洞发育基础  1.1岩石地层  崆山一带出露的主要岩石地层为上太古界阜平群、中元古界长城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及新生界第四系(图1)。白云洞发育于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其中,中寒武

3、统张夏组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鲕状灰岩、泥质灰岩夹页岩和少量竹叶状灰岩,上部为厚-中厚层鲕状灰岩、含生物碎屑鲕状灰岩,总厚约180m,是白云洞发育的关键层位。  1.2地质构造  崆山主要由早古生代碳酸岩地层构成,地貌特征上为向东倾斜的单斜山,相对高差约100m,地层总体走向为NNaBP)、晚更新世早期(0.12MaBP~50.00KaBP)、早全新世中晚期(10.00~7.50KaBP)和中全新世末期(3.00~2.50KaBP)。  受间歇性构造抬升运动的控制和影响,白云洞各洞穴呈层状分布(图2)。第

4、一层(上层)包括人间厅、天堂厅、地府厅,分布高程140~170m;第二层包括迷宫的主体和龙宫的上部,分布高程125~135m;第三层(下层)为龙宫的下部,分布高程115~120m。  1.4气候  临城白云洞主要形成于第四纪,这一时期的气候冷暖、干湿变化显著。地壳抬升期与暖湿气候的耦合有利于地表水的下蚀和阶地、沟谷的形成,而地壳稳定期与暖湿气候的耦合则有利于地貌面、洞穴、各类洞穴景观的发育[3]。  临城白云洞地区现代为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季较短,夏冬季较长,年平均气温约13~14℃。由于

5、年平均温较低,岩溶作用较弱。  2白云洞景观成因类型  白云洞洞穴景观发育较好,类型复杂,形态多样,分布集中。不仅有大量渗流作用形成的各种化学沉积景观,而且有地下水或洞穴水流溶蚀、侵蚀作用形成的化学溶蚀景观。  2.1化学沉积  根据沉积景观成因的差异大致上可分为重力水沉积、非重力水沉积和协同沉积3种类型。  2.1.1重力水沉积根据水文机制的差异,重力水沉积又可分为流水沉积、滴水沉积、飞溅水沉积等。  1)流水沉积。  石幔:布幔状、舞台帷幕状的碳酸钙沉积景观,具层状堆积特点,其发育过程受水流流量和

6、运动方式、:河北省临城白云洞是我国北方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形成的罕见溶洞,发育于早古生代中寒武统张夏组碳酸岩为主的地层,洞内侵蚀-溶蚀景观和化学沉积景观类型十分丰富,形态多样,具有石幔、石旗、石盾、石钟乳、石笋、石花、石葡萄、鹅管等景观,尤以卷曲石、鹅管、石花等景观最具特色。  关键词:临城白云洞;景观;成因类型  :P901:A:0439-8114(2013)07-1541-05  白云洞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西竖乡山南头村东的崆山南端,地理坐标为114°25.09′E,37°27.36′N,是河北

7、临城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开发人间厅、天堂厅、地府厅、迷宫、龙宫5个不同风格的洞厅,洞内发育形成侵蚀-溶蚀景观和化学沉积景观。本研究通过对这两类典型洞穴景观成因类型的探讨,为我国北方岩溶洞穴景观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并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白云洞发育基础  1.1岩石地层  崆山一带出露的主要岩石地层为上太古界阜平群、中元古界长城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及新生界第四系(图1)。白云洞发育于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其中,中寒武统张夏组下部为深灰

8、色中厚层鲕状灰岩、泥质灰岩夹页岩和少量竹叶状灰岩,上部为厚-中厚层鲕状灰岩、含生物碎屑鲕状灰岩,总厚约180m,是白云洞发育的关键层位。  1.2地质构造  崆山主要由早古生代碳酸岩地层构成,地貌特征上为向东倾斜的单斜山,相对高差约100m,地层总体走向为NNaBP)、晚更新世早期(0.12MaBP~50.00KaBP)、早全新世中晚期(10.00~7.50KaBP)和中全新世末期(3.00~2.50KaBP)。  受间歇性构造抬升运动的控制和影响,白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